2016 福岡x長崎の跨年遊(三)~探訪長崎的西洋建築@Glover Garden

DAY2(中)~『長崎縣』長崎 (出島ワーフ、文明堂總本店、長崎新地中華街、グラバー園、長崎市旧香港上海銀行)
從軍艦島返回長崎港,在只有幾度的天氣下吹了幾小時海風,大家都有種飢寒交逼的感覺,因此上岸後第一件想起的事情就是吃午餐。
我們去到不同的地方旅行時,一向都愛試試當地的「名物」,而長崎的名物~中華風的「ちゃんぽん」(雜錦麵) 自然就是我的目標之一,可惜兩位小姐均投下反對的一票,只好作罷。

▲長崎港上的觀光船「觀光丸」



出島ワーフ
既然決定不吃「ちゃんぽん」,我們就去位於長崎港的「出島ワーフ」(出島 Wharf) 覓食。「出島ワーフ」有幾間食肆,但看來看去,還是食堂「長崎港」的海鮮丼最為吸引。

▲簡單又美味的海鮮丼

我們三位一人先來一個海鮮丼,我的海膽丼固然新鮮又肥美,小姐們的海鮮丼也不錯,「食家」們的選擇果然正確。

▲鮮甜的うに丼

除了海鮮丼,我們亦點了一客飽魚刺身,一邊吃著飽魚時,不禁想起幾位「港女」在台灣偷走鮑魚在廁所開餐的「奇人奇事」,只有嘆句「匪夷所思」也!

▲河道和橋也是長崎的特色之一


文明堂總本店
吃過了「簡單」的午餐,接著就去買手信,不能不買的,就是長崎的另一名物「カステラ」(castella)。不得不讚日本人的生意頭腦,每處地方也有不同的「名物」,而最厲害之處,就是有時明知不好吃又或者買了也沒有用,但總能夠吸引到你掏腰包呢!
去到了全國知名的「文明堂總本店」,其建於 1952 年的「黑塗」建築十分搶眼,雖與周遭的建築有點格格不入之感,但確又能別豎一幟,還更顯其老店的特色。

▲文明堂總本店

據說長崎的「カステラ」之所以風行全國以至乎海外,實有賴於「文明堂總本店」的宣傳策略,因此我們所認識的「カステラ」店亦是只有「文明堂總本店」這一家。
原本想買包括有「和三盆」、「黑糖」和「お濃茶」味的「三種類の特撰カステラ」,可是「黑糖」和「お濃茶」賣光了,只餘下「和三盆」味 (真的那麼受歡迎嗎?),只好買了一些原味的「カステラ」作為送禮和自用。

▲Castella 賣到成行成市

返回酒店放下戰利品,途中經過了「長崎新地中華街」,可惜我們既沒時間也沒興趣一逛,只在牌坊前影了張相就當作到此一遊。

▲長崎新地中華街的牌坊


グラバー通り‧大浦天主堂
上午的行程結束,下午就改為自駕遊,第一站是與軍艦島同屬「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之一的「グラバー園」(Glover Garden)。
長崎有別於一般的日本城市,可說是日、中、西合壁,市內的日本建築固然佔了大多數,但同時亦可找到「長崎新地中華街」和「孔子廟」,著名的西洋建築也有不少,「グラバー園」和「大浦天主堂」就是其中的俵俵者。
我們在山腳泊好了車,就沿著「グラバー通り」慢慢登山,這一帶是遊客必到之處,自然是商舖和食肆林立,連阿斐都說這裡有點似京都清水寺附近的「坂」,只不過是將日式建築換上了西洋建築吧。

▲想點?

「グラバー通り」沿途的商店差不多每一間都有售「カステラ」,我們剛剛「幫襯」過的文明堂總本店當然也在此設有分店,然而,一間接一間的手信店,再加上聳立在坂道上方的「大浦天主堂」,讓我們一時間有種錯覺,以為自己去了澳門,以為「大浦天主堂」化作了「大三巴」呢!

▲去了澳門?

「大浦天主堂」來頭可不少,與「グラバー園」同樣屬於世界遺產,不過卻是屬於「長崎の教会群とキリスト教関連遺產」的其中一間教堂。趁著有陽光,我們決定先去參觀「グラバー園」,回頭再來探探「大浦天主堂」(可是回程時竟然忘記了,與「大浦天主堂」緣慳一面)。

▲大浦天主堂也是世界遺產之一


グラバー園
1859 年,長崎開始對外開放,各國商人可以在此進行自由貿易,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國人來到做生意甚至定居。而到了 1863 年,來自蘇格蘭的 Thomas Blake Glover 飄洋過海來到了長崎後,選擇了在南山手的山丘上建造自己家園,亦即是現在的「グラバー園」。

▲這是「旧長崎地方裁判所長官舍」

「グラバー園」內共有九棟西洋建築,主角當然就是 Glover 的大屋「旧グラバー住宅」。「旧グラバー住宅」幸運地避過了原子彈的一劫,至今巳有百多年歷史,是現存日本最古老的木造洋風建築。

▲世界遺產「旧グラバー住宅」

雖說是西洋建築,但其實「旧グラバー住宅」亦採用了不少日本的建築技術和建材,例如屋頂上的日本瓦片和日式的屋簷,可說是和洋合壁。

▲Glover 使用過的傢俬

室內展示了 Glover 當年使用的傢俬和照片等,不過讓我最感興趣的卻是屋外有蓋的弧形走廊,十分有美感。

▲甚有特色的走廊

「グラバー園」其中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有一條裝潢華麗的扶手電梯,既方便又美觀之餘,還可以眺望到遠處山頭上密密麻麻的房子,可謂一舉三得。

▲扶手電梯方便又美觀

▲阿斐只在旅行時有機會接觸電話亭

沿著扶手電梯來到了位於「グラバー園」最高處的「旧三菱第2ドックハウス」,雖然外表同樣「優雅」,但據說這幢建築物原來只不過是船塢旁邊一開供船員休息和住宿的地方,後來才「移居」至此。

▲「グラバー園」的最高處是「旧三菱第2ドックハウス」

「旧三菱第2ドックハウス」外有一個小池塘,養了很多肥大的錦鯉,阿斐買了一包魚糧餵魚,不過由於經常有白鴿飛過來搶食,因此阿斐既要避開白鴿又要餵魚,十分狼狽。

▲餵錦鯉

「旧三菱第2ドックハウス」內有一些關於長崎世界遺產的介紹,也讓阿斐認識到「黑船」的真面目,而我就最愛二樓的露台,因為可以眺望到長崎港和市內的景色。

▲遠眺長崎港和市內景色

之後,我們在園內繼續參觀,看過了每一間西洋建築,繼而發現原來這裡也設有「變裝」服務,不過變的不是和服,而是洋裝,因此不時可以看到穿上了洋裝的女士們到處留影。

▲穿上了洋裝和「波鞋」的女士

據我手上的簡介顯示,「グラバー園」內隱藏了兩塊小小的心型石,而找出心型石就成為了阿斐的小小節目。
雖然地圖上有提示,但小姐的讀圖能力只是「有限公司」,幸好眼力還是有的,於是就由我帶她去地圖上標示的地方,再由她去作地氈式搜尋,最後總算幸不辱命,順利找出了兩顆心型石。

▲心形石1

▲心形石2

最後一站當然是行商店,有關「グラバー園」的精品固然是琳琅滿目,但我最喜愛的反而是軍艦島的「軍艦壽司」 T-shirt。

長崎市旧香港上海銀行‧長崎支店紀念館
離開「グラバー園」,原本打算朝「稻佐山」進發,但媽咪發現了海邊原來有一間「長崎市旧香港上海銀行‧長崎支店紀念館」,於是我們又泊低車走去看看。

▲長崎的「匯豐」

「香港上海銀行」其實即是「匯豐銀行」,因此在一樓除了可看到有關它的歷史外,也可找到一些我們熟悉的香港紙幣和硬幣。

▲銀行大堂

紀念館二樓展出的,是孫中山先生與長崎實業家「梅屋庄吉」的故事,原來國父當年都是要靠一些外國勢力才能推翻滿清政府呢!外國勢力果真不容小覷!

▲有關孫中山先生與梅屋庄吉的展覽

至於三樓就最有趣,展覽是有關當年往來上海和長崎之間的連絡船「上海丸」,可以看到當時的船票、廣告和餐牌等。

▲來往上海和長崎的連絡船「長崎丸」


我聽著當年在船上餐廳播放過的音樂,而兩位小姐就去玩問答遊戲,阿斐懂得中文,還有懂日文的媽咪從旁協助,當然能順利過關。臨走前,阿斐還影了幾張「無聊相」,其中一張身穿日本服,頭上頂著「頂戴花翎」與「上海丸」合照,超級「攪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