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蘇格蘭X英格蘭(二)~Royal Mile觀光團@Edinburgh

DAY1(下)~『Scotland』Edinburgh (Greyfriars Bobby Statue、Royal Mile、Scotch Whisky Experience、Camera Obscura、St Giles’ Cathedral、Real Mary King’s Close)
我們在 Elephant House 吃午餐時外面下著大雨,不過當我們準備離開時雨又正好停了,讓我們可以順利展開 Edinburgh 觀光之旅。

Greyfriars Bobby Statue
行程的第一站是探探 Edinburgh 的「ハチ公」。小狗 Bobby 的銅像「Greyfriars Bobby Statue」豎立在街角,牠是一隻 Skye Terrier,主人 John Gray 是一位警察,可是與主人相處短短兩年後,主人就離世,並安葬於銅像後面的 Greyfriars Kirkyard。


▲Hello!Bobby


忠心的 Bobby 並沒有因此離開,反而一直守候在主人的墓旁 14 年之久,經歷風吹雨打和最嚴寒的天氣,直至離世一刻仍不離不棄,因此感動了世人,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忠犬。看見 Bobby 的鼻子被遊人摸得變成了金色,阿斐自然亦不客氣,可是人太矮,伸長了手也摸不到,要勞煩舅公抱起才勉強摸到。

Greyfriars Kirk & Greyfriars Kirkyard
接著,我們轉去看看後面的教堂 Greyfriars Kirk 和墓地 Greyfriars Kirkyard,印象中阿斐還是第一次正式踏足西方的墓地,還以為她會害怕,誰知她不但一點也不怕,還問東問西,一時問是不是真的有人睡在地下,一時又問為什麼很多人都叫做「John」,真拿她沒辦法。


▲Edinburgh 其中一間著名的教堂 Greyfriars Kirk

▲Greyfriars Kirkyard 安葬了 Bobby 的主人 John Gray 和不少名人

我們離開 Greyfriars Kirkyard,經過 Grassmarket,沿著斜斜的 Victoria Street 返回 Royal Mile。途經 Victoria Street 時,發現這裡小店林立,每間所出售的貨品都不盡相同,各有特色和個性,而店舖外牆亦塗上了繽紛的色彩,謀殺了我們不少「菲林」。


▲Victoria Street 的商店非常搶眼


Royal Mile
Royal Mile  有不少街頭賣藝人,大家各出奇謀,裝扮古靈精怪的、「凌空」而坐的、拿著結他自彈自唱的......,不過來到蘇格蘭,有一種不能缺少的,就是穿上傳統蘇格蘭裙 (kilt) 吹風笛 (bagpipes) 的。
置身於四周被古舊建築圍繞的街道上,聽著悠揚的風笛聲,理應感覺身心舒暢、心情愉快,然而風笛的聲音彷彿永遠帶著一絲絲的傷感,總覺得與這裡的熱鬧喧嘩格格不入,也許灰色的蘇格蘭天空、高地荒涼孤獨的景色才是它的最佳拍檔。

Scotch Whisky Experience
Royal Mile 有三種最常見的店舖,就是賣 whisky、kilt 和 cashmere,當中我們最有興趣的當然是 whisky,因此首先就去到 Edinburgh Castle 附近的 Scotch Whisky Experience 看看。Scotch Whisky Experience 設有展覽、餐廳和商店,原本打算去看展覽,但由於排隊的人相當多,今天唯有先逛商店。


▲有得飲有得買的 Scotch Whisky Experience

踏進商店中,我們就仿如幾隻盲頭烏蠅撞入寶山,看見各大小品牌、琳瑯滿目的 whisky,只覺完全茫無頭緒,不知如何選起。自問只喝過日本的竹鶴和余市,對 whisky 只有皮毛的認識,驟然來到 whisky 之鄉,難免有點手足無措,商量之後,決定還是先行徹退,留待明天參觀過展覽再算。


▲看看靚酒也高興

▲又來扮鬼扮馬?!


Camera Obscura
沿著 Royal Mile 向下走,下一站是 Camera Obscura,原本打算進去看看,可是發現門票竟要近 £14,三大一小即合共六百港元,再看看照片和簡介,好像都是用鏡子做出的各種幻像,與香港科學館相去不遠,還是「荷包」要緊,幸好阿斐也不介意,能夠在附設的商店玩玩,東摸摸面摸摸也覺高興。


▲Camera Obscura 的門票其實還包括瞭望塔,不過天氣欠佳,大家都沒有登塔的意慾

▲沒有進去 Camera Obscura 參觀,在外面玩玩哈哈鏡也好


St Columba's Free Church of Scotland
繼續行程,路過小教堂 St Columba's Free Church of Scotland 時,看見正在舉行婚禮,平時看見人結婚,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看看新娘美不美,但今次我們的目光卻被盛裝出席,穿著蘇格蘭裙的男士們吸引了,直到離開時才發現忘了一看新娘子是什麼樣子呢!


▲為婚禮演奏風笛的伯伯


St Giles’ Cathedral
下一站又是教堂,今次是 St Giles’ Cathedral,教堂本身不收入場費,可按心意捐贈,如要影相就要買張 £2 的貼紙。


▲宏偉的 St Giles’ Cathedral

St Giles’ Cathedral 又稱為 High Kirk of Edinburgh,對於教堂的歷史和地位我們沒有去深究,只隨意在教堂內漫步欣賞,發現和一般教堂最不同的,是搶眼的寶藍色天花和一面面色彩鮮明的旗幟,讓教堂顯得亮麗莊嚴。


▲寶藍色的天花為教堂營造出莊嚴神聖的氛圍

▲教堂內一面面的旗幟鮮艷套目

位於教堂東南角的 Thistle Chapel 又是另一番景像,這個聲名不下於 St Giles’ Cathedral 本身的 chapel 於 1911 年由 Robert Lorimer 設計,有兩排騎士和皇家的座椅與及鑲嵌了騎士徽章的天花,設計巧奪天工。


▲Thistle Chapel 的天花設計獨特


Real Mary King’s Close
看看錶,時間差不多,預約 Real Mary King’s Close 的 tour 即將開始,大家懷著緊張的心情準備進入 Edinburgh 的地下世界。


▲神秘的 Real Mary King’s Close

Mary King’s Close 是其中一條位於 Royal Mile 旁的斜巷,雖只有一、兩米闊,卻與其他的「close」一樣,成為了 Edinburgh 於十七世紀時最繁忙的工商業和住宅中心,可說是「heart of the city」。可是,與此同時,瘟疫、謀殺、貧苦的生活也為 Mary King’s Close 帶來了不少傳說,為 Mary King’s Close 帶上了一面神秘的面紗,留待我們去探索。


▲參觀前先看看模型,可惜裡面不能拍照

參觀 Mary King’s Close 一定要參加 tour,導遊哥哥一開始就介紹自己是一位廿四歲時就失足跌死了的詩人,一方面要攪攪氣氛,一方面亦提醒我們要步步為營。深入 Mary King’s Close,讓我們能體會十七世紀時 Edinburgh 低下階層的生活世界,一米闊的窄巷,兩邊是十二層高的高樓,地下一層是商店,樓上就是民居。
這些民居和我們見慣的當然有所不同,只是一個個百來呎不見天日的大洞,住著十幾人,衛生欠佳,廁所亦欠奉,要解決就要用馬桶。據說倒糞的工作會由年紀最小的一個負責,大叫一聲就將糞便倒在巷中,糞便沿著斜巷順流而下,運氣不好的往往會弄得「周身屎」,臭氣薰天。
參觀途中,導遊也會講一些鬼故事,最「抵死」是當他講到最緊張時,忽然「不小心」弄跌掃帚,發出巨響嚇了我們一跳。總的來說,今次參觀 Mary King’s Close 是一個有趣的體驗,特別是導遊風趣幽默,不時又會嚇你一跳的講解,讓我們十分投入,亦對 Mary King’s Close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到旁邊的 Old Town Chambers 小睡一會,不過就要用最大意志才起到床,因為雖然只不過是晚上七時,香港時間可是凌晨兩點呢!

New Town
大家撐著睡眼朝新城區進發,原來這裡正舉行夏季特別活動,阿斐看見可以玩「超級彈床」,自然躍躍欲試,不過這位小姐生性慬慎,這邊廂才說冇難度,當自已跳上彈床時又十分怕死,不敢跳得高,更莫論像其他小朋友般翻筋斗呢!


▲新舊城的交界 West Prince Street Garden

▲阿斐看見有得玩就興奮

▲又要玩又要怕的小朋友


La Rusticana
逛了轉超市,我們就按著 Lonely Planet 的介紹去覓食,可是一連找了幾間都客滿,於是就近找了間意大利餐廳 La Rusticana。這間小小的店有十幾枱客人,可是樓面就只有兩位,一直忙個不停,連招呼我們也幾乎沒有時間,結果等安排入座等了十分鐘,等點菜也等了十分鐘,連阿斐也支持不住睡著了。


▲大家都愛吃飯,看見 risotto 自然不會放過

La Rusticana 的食物都相當味美,海鮮 risotto 同焗磨菇都深得大家欣賞,不過在精神狀況欠佳下,大家都無心品嘗,匆匆填飽肚子便算。想不到阿斐小姐食飽飯、吹吹風又變得生龍活虎,硬拉著我們去玩摩天輪。


▲玩完摩天輪才捨得返回酒店休息

▲摩天輪、轉轉杯合體

今次我們派出媽咪應酬阿斐,原來這摩天輪並不簡單,還加入了轉轉杯的功能,可以一邊轉一邊「摩天」,好玩刺激。Edinburgh 有不少酒吧,星期六的晚上是年青人的世界,我們這團扶老攜幼,還是早點回酒店休息,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吧!


▲黃昏時份



《2015 蘇格蘭X英格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