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柬埔寨的微笑(五)~尋找高棉的微笑@巴戎寺

DAY2()~Siem ReapTemples of Angkor (Angkor  ThomBayonBaphuon)Siem Reap
大吳哥城(Angkor Thom
在暹粒吃過了早餐,回到酒店休息了一會,我們又再次朝吳哥窟進發。今次的目的地是與吳哥寺 (Angkor Wat) 合稱為大、小吳哥的「大吳哥城」。
大吳哥城(Angkor Thom)是公元 10 世紀至 15 世紀高棉帝國的皇都所在地,最輝煌時期是 12 世紀由「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統治的一段時期。
由於闍耶跋摩七世勵精圖治,除了讓當時的高棉帝國成為了中南半島最強盛、最文明的國家外,更戮力整頓受到戰爭破壞、弄得殘破不堪的大吳哥城。

▲歷盡風霜的吳哥城


柬埔寨文中,「Angkor」代表城市,而「Thom」則是大的意思,而事實上,大吳哥城長、闊均為 3 公里,面積約 9 平方公里,四周被厚 15 米、高 8 米的城牆保護著,外圍更設有寬 100 米的護城河,規模之巨大,在當時可謂前所未見。


吳哥寺南門
大吳哥城有東、南、西、北四門,加上東北面的勝利門,合共五座城門,而我們進城所經過的,就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南門。來到南門前,說故事時間到了,小范先將車子停在一邊,帶領我們走到南門前的參道,並講述了「攪拌乳海」的故事。
「攪拌乳海」是印度教著名的創世神話,於《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等史詩中均有記述,可謂家傳戶曉的故事。相傳在印度神話中,神祇雖然比凡人長壽,但終究仍是會死亡。有一次,善神「提婆」 (Deva) 和惡神「阿修羅」(Asura) 為了生老病死的問題爭論不休,結果由「梵天」(Brahma) 出面調停,告訴大家只要同心協力去攪拌大海,就能夠得到長生不老的靈藥「甘露」,於是善神和惡神決定合作,一起「攪拌乳海」並且平分甘露。
他們利用高聳的「曼陀羅山」(Mount of Mandara) 作棒子,蛇王「瓦蘇吉」(Vasuki) 作繩子,毗濕奴 (Vishnu) 更化身為靈龜,充當攪拌的支點。由 88 個善神負責拉著蛇尾,再加上 92 個拉著蛇頭的阿修羅,就此不斷來回拉扯轉動著曼陀羅山,開始了攪拌乳海。

▲左邊是善神

經過了幾百年,當這項偉大工程將要接近尾聲時,海水漸漸變成了乳白色,一件接一件寶物相繼出現,飛濺出來的水花變成了跳舞仙女「阿帕莎拉」(Apsara),還有因陀羅 (Indra) 的坐騎三頭白象、手持蓮花的吉祥天女「拉克希米」(Laksmi)  亦於乳海中現身 (後來成為了毗濕奴的妻子)
就在此關鍵時刻,蛇王瓦蘇吉終於忍受不了拉扯的劇痛,口中噴出大量足以毀滅三界的毒液,濕婆 (Shiva) 見狀,馬上挺身而出,一口將毒液吞進口中,從此濕婆的脖子就變成了青色。
最後,神醫「檀槃陀里」從乳海中現身,手中托著裝滿了不死甘露的酒碗。此時,眾神一擁而上搶奪甘露,毗濕奴擔心阿修羅喝了甘露會不利於善神,於是變身成一個絕色美女,讓好色的阿修羅們分心,完全忘記了長生不老的甘露,而善神們亦趁此良機喝下甘露。
其中一位稱為「羅睺」(Rahu) 的阿修羅沒有被美女所誘惑,偷偷變身為善神,趁亂偷喝了一口甘露,不過尚未嚥下就東窗事發,被日神和月神發現了,並馬上告知毗濕奴。
毗濕奴立刻揮刀將羅睺的頭砍掉,下身化作了彗星,而頭部則由於已喝了甘露,所以並沒有死掉。剩下頭顱的羅睺對日神和月神恨之入骨,無休止地追著他們,每當追到就將他們吞下,然而由於羅睺沒有肚子,所以日神和月神隔了一會又會再跑出來,再次出現在天上,也就是日蝕和月蝕的由來。
我們身前的,是一條長 108 米,跨越護城河的參道,兩側各有 54 尊巨大的神像,左邊是攪拌乳海的主角善神,右邊的自然就是惡神阿修羅。

▲吳哥城南門前的阿修羅像

神像一個接一個排著隊,形態有點像拔河般,我們發現這些神像有些保存完整,但有些卻被砍去了頭 (應該是被偷走了),另外還有些較為淺色的,小范說是後來重製的,刻意用上不同顏色,以資識別。
我們沿著參道走,一時想象一下攪拌乳海的情景,一時看看護城河的風光,不一會就到達了南門。
吳哥城的南門高 23 米,以砂岩建造,塔上有四個按著闍耶跋摩七世五觀去刻畫的佛像 (有說是觀音) 面孔,另外還有因陀羅的坐騎~三頭白象愛羅波的長鼻子等。南門相當巨大,但城門就相對較為狹窄,只容一輛車通過,因此入城的車要排大隊,而據說早上車輛只能進城,下午才開放雙向行車。

巴戎寺 (Bayon)
進城不久,我們就到達了大吳哥城的中心「巴戎寺」(Bayon)。巴戎寺是闍耶跋摩七世及八世的國廟,象徵著印度教中的世界中心「須彌山」,而由巴戎寺向外伸展的四條大路,除了是大吳哥城的主要幹道外,亦代表著須彌山通往世界的四條道路。

▲巴戎寺是吳哥城內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巴戎寺用砂岩建成,本身沒有城牆,遠看去有點像金字塔,也有點像迪士尼樂園中的「巨雷山」。

▲吳哥小子登場

進入巴戎寺,首先經過了一些崩塌了的塔門和走廊後,我們就被第三層迴廊牆壁上的浮雕吸引著目光。相比起昨日吳哥寺的浮雕,巴戎寺這邊的相對顯淺易懂,沒有什麼印話故事作背景,反而盡是一些寫實的戰爭場面和平民生活的點滴。

▲迷宮般的巴戎寺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高棉人和占婆人的水戰和陸戰場景,除了兩軍短兵相接的戰船外,更有一些掉進了水中,被鱷魚咬著不放的可憐士兵們,可見戰況之慘烈。

▲右邊穿著短袖戰袍的是占婆人

浮雕接著換上了中國船隊、戰勝占婆後的慶功宴等,然而,讓我們興趣盎然的卻是平民的生活,例如是市集上偷呃拐騙的情景、中國人和高棉人鬥雞的畫面等,淺而易懂,有趣非常。

▲市集一角

▲中國人和高棉人鬥雞,看得出誰勝誰負嗎?

接著,我們繼續朝著巴戎寺的中央塔樓群前進,來到了第二層迴廊。看見迴廊上有一些被挖走了的佛像,小范說由於闍耶跋摩七世信佛,因此巴戎寺初建成時是一間佛寺,但後來改朝換代,當遇上信奉印度教的國王時,巴戎寺就被改建成為印度廟,因此巴戎寺其實既是印度廟,同時亦是佛寺,見證著印度教與佛教的更迭。

▲第二層迴廊

除了佛像被挖走,小范亦指出一些牆上和柱上的浮雕也給變妝,原來的佛像被加上些鬍鬚,盤膝而坐變成了瑜伽坐姿,情況有點像學生們課本上的塗鴉呢!

▲仍可看到由佛像被變為印度神像的痕跡

穿過了第二層迴廊,爬上了石階,景觀突然變等開揚,同時一張張巨大的面孔出現在眼前,代表著我們來到了巴戎寺的中心~「中央塔樓」。
中央塔樓乍看像一叢挺拔的山峰,但其實每個「山峰」都是一座寶塔,而每座塔的四面都雕有一個巨大的微笑臉孔,亦即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高棉的微笑

據小范所說,撇除中央聖殿的八張笑臉,巴戎寺原有 49 座寶塔 (現存只有 37 ),連同五座城門,合共就是 54 座塔、216 張笑臉。
這些「高棉的微笑」,大都微微低著頭,笑容詳和,仔細看看,其實每個笑臉的表情都略有不同,最明顯分別就是有些開眼、有些則閉著眼睛;有些含蓄點、有些則燦爛一點。

▲同一時間影到四個笑臉

至於笑臉的主人是誰,有說是闍耶跋摩七世本人,也有說這些是佛陀,又或是觀音菩薩的微笑。

▲傻斐的微笑

每座寶塔頂上都雕有蓮花,蓮花本身有清淨的含意,而放在塔頂上則代表宗教的地位比國王更為重要,以示闍耶跋摩七世的虔誠。

▲笑臉的頭頂都頂著蓮花

正當我們被一眾笑臉弄得目眩之際,小范卻帶領我們於云云笑臉中找到了一個最「標準」的笑臉,雖然我們都不知道「標準」的定義,但卻發現這個笑臉應該是寺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張臉。

▲被譽為最標準的一個笑容

由於巴戎寺結構複雜,加上歷代國王又不斷改建、加建,因此給人有種「小建築大迷宮」的感覺,轉了幾轉已經有點不辨東西,要不是有小范帶著走,也許有「人肉 GPS」之稱的我也會迷路呢!

▲巴戎寺最中心、最高的中央聖殿

幾位坐下稍作休息,我就獨自一人探索,目的是嘗試找一些可以同時影到幾張笑臉的角度,忙個不亦樂乎!忽發奇想,不知道 iphone X 的「人臉辨識」能否應用在「吳哥的微笑」上呢?可惜最後忘了借媽咪的電話試試。

▲部份迴廊仍未修復

▲遠看有點似迪士尼樂園的巨雷山

我們從巴戎寺的西面離開,朝著大吳哥城內另一間著名的寺廟「巴本寺」進發。途中,我們都有個疑問,大吳哥城明明是當時吳哥王朝的首都,為什麼我們在城內看到的來來去去都只有寺廟呢?國王和百姓都住在什麼地方呢?
原來大吳哥城內有古皇宮的遺跡 (只是我們沒有參觀吧!),而當時近一百萬的宮員、將士和大量百姓均確實住在城內,只是建築多用木造,經過歲月的摧毀,早已「化為烏有」,剩下的就只有用石頭砌成的寺廟和神殿。

巴本寺 (Baphuon) 
「巴本寺」(Baphuon) 又稱為「巴芳寺」或「巴蓬廟」,年代比鄰居巴戎寺更為久遠,是「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 11 世紀初時所建的國廟。

▲巴本寺前的參道

我們先穿過東塔門,接著走過的,是一條長 172 米,既精緻又有氣派的架高參道,然後就來到了巴本寺的迴廊前。
根據中國元代人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中記載,巴本寺的中心有座「銅塔」,比巴戎寺的「金塔」更高,估計高達 50 米。然而,在我們眼前的,「銅塔」當然不復見,除了幾層的平台外,就是一片頹垣敗瓦,昔日的光輝完全不復見。

▲殘缺不堪的塔門

當巴本寺於 20 世紀初被發現時,基本上大部份已經崩塌。巴本寺的修復工程於 1959 年正式展開,為了有系統地重建,當時的考古學家大規模地把巴本寺的石塊一塊一塊地拆除,然後再進行重組。
可是到了七十年代的「紅色高棉」時期,不但知識份子幾乎全部被屠殺,所有研究資料也全數被毀,剩下的就只有等待重組的 300,000 塊石頭,霎時間變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拼圖遊戲」,讓人不知從何入手。

▲地上遍布著等待拼砌的石塊

正想進入巴本寺參觀,但原來由於梯級太斜的關係,所以十二歲以下不准進入 (阿斐反而最為喜歡爬大樓梯呢!),免生危險。於是,我們和媽咪入寺參觀,而小范就帶著阿斐去出口等候,想不到阿斐反而塞翁失馬,得到小范請飲冰凍寶礦力呢!
巴本寺的浮雕不多,當然亦不及巴戎寺和吳哥寺吸引,因此我們直接穿過了迴廊,來到了五層的金字塔前。

▲巴本寺的金字塔

雖然寺內殘破不堪,但我們出發前剛巧看過了「Viu TV」《一個地球》節目中介紹巴本寺的一集,所以覺得份外有親切感之餘,更加驚嘆考古學家們的無比毅力,要知道要完成這個「地球上最大的拼圖遊戲」,絕對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夠完成的偉大工程,可能要靠著幾代人的努力,甚或根本就沒有完成的一天呢!

▲位於最高處的中央聖殿

我們跟著參觀路線,走過破落的迴廊,爬上了金字塔的最高層。最後,我們從巴本寺的西面離開,看到了金字塔牆上用石塊砌成、長約 70 米的巨型臥佛後,就尋回阿斐和小范,告別巴本寺。

▲需要點想象力才能看得見臥佛

剛才在寺內,我們看見了兩位「赤腳姐姐」,二十來歲,估計是來自法國的,據說有些當地人也會赤腳參拜寺廟的,但三十幾度高溫下,地面溫度只有更高,隨時雞蛋都可以煎得熟,但兩位赤腳大仙卻彷彿若無其事般,實在能人所不能,相信腳板底皮應該有幾厘米厚呢!
返回停車場時,我們和小范討論著柬埔寨的治安問題,暹粒基本上相當安全,但金邊的治安就非常差,經常有遊客坐 tuk tuk 時被騎電單車的賊人從後搶去手袋和電話,因此金邊的 tuk tuk 和暹粒的不同,兩邊都裝有鐵絲網。

▲我們的導遊~竹中直人

說著說著,小范忽然走到其中一輛停泊在一旁的 tuk tuk 旁邊,手舞足蹈地比劃著,而讓我們嘖嘖稱奇的是,坐在車上休息的司機對小范「攪攪震」的行為全無反應,不動如山,只能嘆句暹粒果然民風純樸,若果同樣事情發生在香港,肯定輕則口角,重則動武呢!
經過路邊攤檔,小姐們原本想買芒果,但在小范誠意推介下,也買了柬埔寨特產牛奶果,質感與味道有點似林柿和番鬼荔枝的「混合版」,清甜解渴。

▲小范推介的牛奶果


Park Hyatt Siem Reap‧The Glasshouse
烈日當空下辛勞了一個早上,我們就先回酒店吃午餐兼小休。兩位小姐不停嚷著要吃雪糕,酒店的  The Glasshouse 剛好是暹粒著名的雪糕店,於是立刻去看看,原來除了雪糕,還有麵包和意粉等熱食,正好適合我們。
阿斐吃自選餡料三文治,而我和媽咪就吃侍應哥哥推介的「Chef’s Special」。所謂「Chef’s Special」,原來就是炒豬肉配白飯,味道十分似家中泰姐煮的彩椒炒豬肉呢!

▲簡單的一餐


飯後甜品當然是雪糕,小姐們吃香港較少見的 coconut sorbet,味道相當不錯。話說回來,身處熱帶地方,若不是在五星級酒店的餐廳,我們也不敢隨便吃雪糕和刨冰,否則吃完拉肚子就相當不值呢!

▲Coconut sorbet 加 passion fruit 雪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