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紅葉の京都(二)~毘沙門堂と永観堂紅葉見頃

DAY1()~『京都府』京都 (山科、毘沙門堂、蹴上、南禅寺、永観堂)
回到了起點 JR 東福寺駅,想要去拜訪的紅葉名所最少也有十數處,最後選了距離東福寺只有兩個車站的毘沙門堂。雖然兩者相距只有兩個站,可是東福寺駅屬於 JR 奈良線,毘沙門堂所在的山科駅卻是處於 JR 湖西線 (JR 湖東線) 上,因此我們要先坐一個站返回京都駅,兩坐一個站的 JR 湖西線去山科,十分轉折。

山科駅
山科距離京都駅雖然只有五分鐘車程,但給我們的感覺,卻像來到了一個市郊的小鎮,沒有了高樓大廈和五光十色的招牌,盡是平房和民居。山科算不上是京都熱門的旅遊點,不過我卻因為到「山科疏水」追櫻,先後來過了山科幾次,心中不禁泛起點點親切感。
離開山科駅,就向著山上的毘沙門堂進發,先穿過火車軌下的隧道,來到了山科駅的另一邊。既然知道毘沙門堂位於山科駅北面的山坡上,因此我索性連地圖也不去查看,沿著民居之間的小路一路向北走 (裝逼?其實是扮京都「地元人」!)
途中經過了山科疏水後,路上的人和車越來越多,後來更出現了人車爭路的情況,而我們有時甚至要被逼走在坑渠之上。

毘沙門堂
來到了毘沙門堂,迎接著我們的,是一片片陽光下的紅葉。位於京都市山科区的毘沙門堂,前身「出雲寺」創建於大宝 3 年(公元 703 ),因此已有超過一千三百年歷史。

要攀上石階才能到達「仁王門」

毘沙門堂是屬於天台宗的寺院,正式的名稱為「護法山安国院出雲寺」,由於毘沙門堂的本尊為戰神「毘沙門天」,同時屬於天台宗京都「五門跡」之一,故又被稱為「山科毘沙門堂」或「毘沙門堂門跡」。

搶眼的紅葉

來到了供奉毘沙門天的毘沙門堂

沿著長樓梯步上「仁王門」,兩旁有幾棵火紅色的紅葉,搶眼非常。

▲火紅色的背景

穿過了「仁王門」,就來到了毘沙門堂的本殿,殿前擠滿了排隊參拜的善信。我們既不是善信,也不是為了參拜毘沙門天而來,因此就轉去後面的「晚翠園」。

「晚翠園」一角


「晚翠園」是一個江戸初期的「回遊式庭園」,面積不算大,卻被紅葉簇擁著,無論樹上、地下的紅葉,均是取景的絕佳素材,令「何大師」也忍不住要出手影幾張紅葉照。

陽光正好灑在小小的水池上

地上的紅葉也毫不失色

我們今年可說十分幸運,度過了兩個動人的秋天,四月份剛到過紐西蘭看黃葉,現在就來到了京都看紅葉。
自自然然會將兩者作個比較,紐西蘭的黃葉非常搶眼,尤其是豎立在路旁、湖畔的一整排的巨大銀杏樹,景色極為震撼。然而,京都的紅葉卻絕不會被比下去,配合著歷史悠久的古剎、精心設計的庭園,自有一番獨特的氣質。

深秋的紀念品

繼續探索毘沙門堂,我其實並不是第一次來毘沙門堂,多年前追櫻時已經來過了一次,不過今次換上了紅葉,卻又別有一番景致。

從「勅使門」回望

絢爛的紅葉

有時為了等陽光,又或者等到無人的一刻,往往要等上十來分鐘,幸好阿斐和媽咪早已習慣了我的節奏,見我就影得「迷頭迷腦」時,就會在一邊耐心等候。
走著走著,忽然看見一對正在影結婚相的情侶。經常會看到一些香港、台灣的情侶專程來到日本,在櫻花和紅葉之下影結婚相 (要兼顧的東西非常多,少點耐性和溝通也不成,絕對是婚前的一大考驗)。我們今次看見的,卻是一對日本情侶,還要穿上了正式的和服,感覺特別不同。

日式結婚相

雖然到了十一月底,但紅葉「見頃」的寺院還有不少,究竟是什麼驅使我決定來毘沙門堂呢?其實就是經常在海報、雜誌和網上出現的「勅使門」和前面的石板路「勅使門前参道」。

勅使門前参道

因此,離開毘沙門堂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勅使門前参道」。在網上找來的毘沙門堂的地圖十分模糊,看不清「勅使門前参道」所在的位置,但當我來到毘沙門堂外,發現其中一處聚集了大量的「龍友」,就知道找對了地方。

小不點也來搶鏡,還會「伸脷」呢!

「勅使門前参道」最吸引之處,是每逢晚秋時份,整段石階被落葉染成了橙紅色,襯托著石階盡處的「勅使門」,十分有氣氛。可惜的是,今日的遊人絡繹不絕,石階上人來人往,要等到沒有人的一刻簡直是天方夜譚,只因此能勉強「就一就」角度影到了幾張,心中卻盤算著明天一早來再挑戰一次。

讓人心情開朗的一天


山科駅
漫步下山,回到了山科駅後,我們就來一個小休,在車站旁邊的 Starbucks 飲杯咖啡。雖然我不是「咖啡控」,但以往每星期習慣會「幫襯」Starbucks 一、兩次,想不到現在竟要遠道來到日本,才能舒舒服服地在 Starbucks 喝杯咖啡。喝杯「ナッティホワイトチョコレート」(Nutty White Chocolate),感受一下聖誕氣氛後又再次出動。 

舒舒服服地喝杯ナッティホワイトチョコレート

我們今早在関西空港買的 KANSAI AREA PASS 原來不單止可以乘坐 JR 的列車,還可以換到「京都地下鉄一日乘車券」和「京阪電鉄一日乘車券」各一張,十分抵用。我們由山科到下一站永観堂就剛好要乘地下鉄東西線,換張「京都地下鉄一日乘車券」就剛剛好。
坐上了「京都市営地下鉄」的「東西線」列車,這才想起我們前前後後來過京都不下三十次,搭地鐵卻是第一次,感覺新奇。

蹴上駅
步出了地下鉄「蹴上駅」,「頭頂」就是著名的賞櫻名所「インクライン」(Incline Line),這段荒廢了的鐵路兩旁長滿了染井吉野櫻,形成了美麗的櫻花隧道,是我們最愛的賞櫻勝地之一。然而,秋天的「インクライン」當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我們亦「過門而不入」,向著目標永観堂進發。

南禅寺
途中經過南禅寺,幾年前我獨個兒來京都看紅葉,當時南禅寺的紅葉是最美麗的,尤其是寺內的「天授庵」的紅著就最為燦爛。南禅寺的紅葉一向比較早開,因此來到了十一月底已經散落得七七八八,所以沒有被列入今次行程之中。

南禅寺的「三門」

「三門」後

不過,當我們來到南禅寺的「三門」前,見尚有幾棵仍未散落的紅葉,又剛好有少少陽光,當然不會錯過機會。

永観堂
終於來到了永観堂,這裡與東福寺同為京都最有名的紅葉名所,加上就近市中心,因此遊人比東福寺有過之而無不及,入場也要排隊。

紅葉見頃

這幾天不時上網查看京都紅葉的狀況,雖然鄰近的南禅寺、天授庵等已經「散りはじめ」,可是永観堂卻仍然保持著「見頃」的狀態,所以就決定「搏一搏」。「快閃」追楓只有兩天的時間,加上秋天的京都未夠五點就日落,當然想把握僅有的時間看到最燦爛的紅葉,所以每一個決定都彷如一場賭博,因為如果「中伏」就會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紅葉簇擁著「多宝塔」

幸好,永観堂並沒有教我們失望,紅葉比剛才的東福寺、毘沙門堂更紅、更燦爛 (所以門票也要貴一點?)
永観堂的焦點自然是「放生池」周邊的景色,我們先從亭中眺望「放生池」和池中的「錦雲橋」,可惜後面的「永観堂幼稚國」太過現代化,影響了整體的景觀。

遠眺「放生池」

窗外的紅葉

去到了「放生池」旁邊的庭園,發現永観堂的紅葉的層次比東福寺和毘沙門堂更為豐富,原來這裡除了一般五片「花瓣」的紅葉外,更混合了其他的品種,再加上有黃色的大銀杏,所以份外多姿多彩。

流水落葉

不論國藉,女士們總愛和紅葉自拍,大家都各出奇謀,擺出不同的「甫士」,我們當然見怪不怪,但有一次當我回頭一看,卻赫然看見一個大媽用雙手托著下巴,做出花朵狀的嬌俏動作時,馬上嚇到「心都離一離」,大媽的威力果然非同凡響!
永観堂的其中一個「定番」景色是從「極楽橋」回看「錦雲橋」與及「弁天社」,可是這刻的「極楽橋」卻是站滿了人,水洩不通,希望不會變成西湖的名勝~「斷橋」吧!

回看「錦雲橋」

我們苦等了大半天,來到這一刻終於守得雲開,全面放晴,夕陽灑在盛開的紅葉上,顯得極為吸引,美景處處。

夕陽下

不同層次的「紅」

有些人會說,比起陽光下的紅葉,陰天、雨天的紅葉別有一番悽美感,如果我有機會影上十次八次紅葉,我自然一點也不會介意多添幾張雨中的紅葉相,可是機會難得,只能利用星期六、日快閃遊,自然想影到在藍天和陽光下閃閃生輝的紅葉 (正如我吃了十次八次神戸牛、松阪牛,也絕不介意中間加入幾餐大家樂鐵板餐呢!)

陽光下的紅葉份外動人

看過了庭園,之後就參觀「釈迦堂」、「御影堂」等殿堂,首先又要脫鞋。阿斐自然投訴又要「凍腳板」,但我相信光著腳進入殿堂之中,由足底傳來的溫度和觸感,其實都會讓我們有種洗滌心靈、回歸自然的效果。

殿堂與紅葉

紅葉襯著殿堂,別有一番風味,沿著走廊走,每轉一個彎又是不同的景致,讓我可以盡情地影個夠。

殿堂外


看著夕陽徐徐西下,我們亦要告別永観堂,其實登上「多宝塔」回望整個永観堂的景色亦十分吸引,不過我還想趁著日落前多跑一個景點,只好忍痛放棄。

愉快的一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