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紅葉の京都(四)~一個紅與黃的清晨@毘沙門堂と西本願寺

DAY2()~『京都府』京都 (毘沙門堂、京都駅、西本願寺)
快閃追楓第二天,可惜亦是最後一天。珍惜一分一秒,趁兩位小姐好夢正酣,未天光就獨個兒先走一轉。既然昨日毘沙門堂的「勅使門前参道」太多人,今日就不如趁日出前再去一趟,拍攝尚未被遊人佔據的「勅使門前参道」(毘沙門堂的另一優點是不用買門票,因此亦不用等開門)
清晨六點幾的京都街頭有點冷、我亦有點懶,於是索性跳上的士,直奔毘沙門堂。以為京都駅距離山科只是區區一個車站,火車車程亦只不過五分鐘,誰知坐的士要繞一個大圈,先後經過了八坂神社、蹴上等地,最後到達終點毘沙門堂時只省卻了少許時間,可是車費卻要盛惠 3400,極度「肉痛」!

毘沙門堂
快步來到了「勅使門前参道」前,想不到尚未天亮,門前已經聚集了一群「龍友」。經過了一個晚上,尚未被遊客們「入侵」的「勅使門前参道」果然鋪上了大量的落葉,配合著石階盡處的「勅使門」,呈現出一幅神聖又美麗的景色,難怪一大清早就如此熱鬧。


「勅使門前参道」的紅葉石階

對比網上和海報上的照片,總覺得眼前的景色總有少少欠缺,原因是紅葉不夠紅,而且落葉也不夠多。據說拍攝「勅使門前参道」的最理想狀況是前一晚下雨,落葉的數量就會增加,不過這個機會一年也可能只有一兩次,實在可遇不可求。

參道旁的紅葉更為密集

雖然與心目中的景色有點距離,但其實我已經心滿意足,馬上與身邊的「龍友」較較勁,各出奇謀,從不同的角度高影低抄,又用不同的光圈、快門、ISO 的組合,盡情地彌補了昨日的失望,結果同一個位置也影了近百張照片。

又來張「低抄」

影過了「勅使門前参道」,沒有再到其他殿堂參觀,就俏俏地告別了毘沙門堂。太陽還未出來,清晨的氣溫只有四、五度,手指也有點僵硬。信步返回山下的山科駅,想不到今趟我會與山科結緣,短短兩天已經是第五次來到山科駅。

清晨時份的山科疏水


京都駅
JR 回到了京都駅,先返回酒店喚醒兩位熟睡中的小姐,再來就是執行李。結果,大小兩個喼幾近爆滿,其中大喼幾可肯定會超過 20 kg ,只好見步行步,今晚去到機場再算 (不知為何,廉航的行李費明明只是幾百元,卻總是不願多買一件行李呢!)
寄存好行李就馬上出發,今早的京都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然而根據今日天氣預報,十點後將會漸轉多雲,到底先去嵐山還是先去西本願寺看銀杏呢?內心再次天人交戰。結果選了就近的西本願寺,祈望去到嵐山時還能遇上藍天吧!
我們要由京都駅的東南面去到西北面,幸好手上的 KANSAI AREA PASS ,可以穿過京都駅,不用走遠路 (我不是賣廣告,也沒有收廣告費,只是真心覺得方便而已)。前往西本願寺的路看似不遠,但其實都要走十來分鐘。

西本願寺
來到了西本願寺門外,馬上被突出於圍牆外的銀杏樹吸引了目光,不過「好戲在後頭」,寺內「御影堂」前的大銀杏才是今趟的主角。

搶眼的銀杏樹

第一次參觀西本願寺

這棵大銀杏被稱為「本願寺のイチョウ」(本願寺大銀杏) ,像盤龍般雄據於「御影堂」前,形態有別於一般「向高發展」的銀杏樹,而是向著水平延伸,樹枝亦份外粗壯。

今日主角「本願寺のイチョウ」

西本願寺的「御影堂」於 1636 年重建,長 62 米、闊 48 米、高 29 米,殿內放置了親鸞聖人的木像,現已被列為日本國寶。

阿斐操刀的合照

至於「本願寺のイチョウ」,據說是於「御影堂」重建時同時裁種的,因此樹齡已經差不多有 400 歲。銀杏樹一向以耐火力強見稱,而「本願寺のイチョウ」亦展現出銀杏樹這一方面的優點,先後經歷過 1788 年和 1864 年兩次大火亦絲毫無損,因此被列入為「京都市指定天然紀念物」。

接近有四百年歷史的銀杏

先後去過東本願寺幾次,上次亦是因為看銀杏而特地前往,西本願寺卻是第一次來。西本願寺、東本願寺與及昨日的「堀川通のイチョウ並木」同為京都有數的銀杏「名所」,若將三者比較,雖然西本願寺的銀杏不算多,但主角的「本願寺のイチョウ」絕對「搶鏡」,因此若要選一處看銀杏的話,西本願寺絕對是首選。

大銀杏的樹幹和樹枝都非常粗壯

看見一位伯伯以「本願寺のイチョウ」作為寫生的題材,「由於時間關係」已經描繪出大銀杏的輪廓,今日的工序是上色。看著伯伯一筆一筆「淡淡定定」地繪畫,也不介意旁人的打擾,看來早已習慣了,說不定伯伯的目的,根本就是想吸引途人的注目呢!

伯伯表演寫生


為了把握時間趕去嵐山,我們「隨風而來,隨風而去」,圍著大銀杏轉了一圈,連國寶「御影堂」也未有參觀就匆匆離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