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上)~『Germany』Köln (Köln Hauptbahnhof)→Düsseldorf (Little Tokyo、Wehrhahn Line)
果然一如天氣預報所料,今早烏雲密佈,於是我們就按昨晚修改過後的計劃,check-out 後先在酒店寄存行李,去 Düsseldorf 一天遊之後,黃昏回來取回行李後再前往 Koblenz。
我們先往北面的 Düsseldorf 再到南面的 Koblenz,一來一回當然會花費更多時間在交通上,幸好我們持有 Deutschland-Ticket,不用另外購票。說到 Deutschland-Ticket,簡稱 D-Ticket,雖然理論上與德國國鐵 (DB) 無關,但網友都習慣稱之為「德鐵月票」或「49 歐月票」。
德國政府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能源費和生活費,遂於 2023 年中推出了 Deutschland-Ticket,讓市民以優惠價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Deutschland-Ticket 以月票形式發售,月費只需 €49,適用範圍包括了德鐵 RB、RE 普通列車 (即是除了 ICE、EC 和 IC 等高速列車) 與及各大小城市的市內交通,例如 S-Bahn 火車、地鐵、電車和巴士等。
同時,Deutschland-Ticket 不單止供德國居民使用,就算遊客也可以買得到,只是手續有點麻煩,只為我們的戶口沒有德國銀行的 IBAN 碼,不能於德鐵官網購買,部份城市的交通 app 又不支援外國信用咭,最後採用網友推薦的 Hamberg HVV app 終於成功透過 paypal 購票。
使用 Deutschland-Ticket 則十分方便,由於乘坐德國的交通工具一般不用入閘、出閘,當遇有查票時只需以 app 出示車票則可。
我們坐上了前往 Düsseldorf 的火車,車程大約半時,途中經過 Leverkusen 時,自然讓我和阿斐想起去季以不敗姿態奪得球會史上第一個德甲冠軍的利華古遜,想不到球會所在的城市原來就是位處 Köln 和 Düsseldorf 之間,如果飛過來睇波都相當方便。
Düsseldorf Hauptbahnhof
到達 Düsseldorf Hauptbahnhof 後,看見了近期讓媽咪玩得廢寢忘餐的解謎書《Murdle》正在賣廣告,難道沒有帶上《Murdle》的媽咪要買本德文版止止癮?
![]() |
▲來到德國也要買《Murdle》? |
步出火車站,我們的第一站是 Little Tokyo 區,亦即是 Immermannstraße 大街一帶,距離火車站不遠,步行大約 10 分鐘。Düsseldorf 是德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商業和工業中心,對日本企業來說,它更是一個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門戶。
![]() |
▲到達 Düsseldorf Hauptbahnhof |
自 1950 年代起,日本企業已經開始在 Düsseldorf 設立辦事處以至歐洲總部,當中機械、電子、貿易等領域佔了大多數,所以有相當數量的日本人來到了 Düsseldorf 工作。除此之外,Düsseldorf 擁有良好的教育和醫療設施,同時尊重日本文化,設有日本國際學校、日語幼兒園和文化中心,間接令日本家庭樂於在此長期居住。
Little Tokyo
既然 Düsseldorf 擁有大量的日本人口,自然就會出現相應的食肆和日用品店等,而這些店舖就是集中在 Little Tokyo 這一區。因此對我們來說 (尤其是媽咪和阿斐兩個「吃貨」),今日來到 Düsseldorf 什麼所謂觀光都只是幌子,皆因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吃正宗的日本料理!
為此,我們連早餐也沒有吃就直奔 Düsseldorf,可惜的是我們來錯了日子,也來錯了時間。原來今日是星期日 (其實到這一刻我才驚覺),超市、商店與及部份食肆均告休息,而且由於現在只是十點多,所有餐廳均尚未開始營業,讓我們來吃個早餐的願望落空。
![]() |
▲Little Tokyo 位於 Immermannstraße 和鄰近一帶 |
其實我們原本計劃早上來 Little Tokyo 探探路,順道買個日本麵包做早餐,之後就去我們事先預約好的燒肉店吃午餐,現在吃不到日本麵包,唯有幫襯火車站前的咖啡店,至於 Little Tokyo 就留待下午回來再探索。
我們預約了人氣燒肉店「阿吽」,由於此店位於遠離 Little Tokyo 的城市另一端,所以要乘電車前往。回到了火車站,想起以往我們每到一個新的城市都要重新查看市內交通資料、如何以最優惠的票價購票等,總算計好數之後,有時卻下載不到 app,有時就為了找不到售票處而頭痛,總之麻煩多多,可是現在有了 Deutschland-Ticket 之後,只需按 google map 的指示跳上車即可,實在超級方便。
可是,Düsseldorf 的電車系統卻讓我們有點頭大,因為同一個月台上會出現多條路線的電車,不同方向又需要到不同的月台乘搭,因此搞了半天才找到了我們要乘坐的 U76 號電車。
電車經過了一、兩個站後就從地底中鑽出來,並且跨越萊茵河,讓我們可以順道欣賞兩岸風光。
![]() |
▲Düsseldorf 的電車既在地面也在地底行駛 |
原本我們應該要在 D-Prinzenallee 下車,不過因為工程關係,要提早一個站在 Heerdter Sandberg 落車再步行前往,對於移居歐洲三年的我們來說,對於封路、改道這種事情早已習以為常,無非是多走幾步吧!
阿吽
當我們到達阿吽 (Ah-Un),大約還有十來分鐘才開門,除了我們,還有一家七口的日本人正在等待,幾個「小不點」擾擾攘攘的,讓我看到都頭痛,見其中有個因為太頑皮而被媽媽罰跳一百下,讓一向不喜歡小朋友的阿斐看見也覺心涼。
![]() |
▲人氣燒肉店「阿吽 」 |
終於等到阿吽開門,除了我們和那個日本家庭之外,陸陸續續都來了不少顧客,有日本人亦有外國人,估計阿吽應該都是 Düsseldorf 的人氣店。
![]() |
▲日本燒肉店常見的牛全體圖 |
餐牌上有單點的燒肉和 set lunch,set lunch 的價錢都不便宜,由 €26.5 起,最高級的「極上和牛 Plate」更索價 €95,想起我們在神戸的蔓牛燒肉太田家吃過的「上カルビ焼肉定食」價錢不到 ¥2,000……。不過,想到能夠在歐洲吃到日本和牛燒肉,這個價錢還是能夠接受,於是我們就分別點了「燒肉 Lunch」、「焼きすき Lunch」和「上 Special Lunch」幾款不同價錢的 set lunch,比較看看有什麼分別。
![]() |
▲燒肉 Lunch |
幾款 set lunch 都包括了牛肉、豬肉和野菜,分別當然在於份量和質素,最貴的「上 Special Lunch」就包括有上カルビ、上ロース、壺漬け上カルビ,豬肉則是 Iberia 豬肉ロース。
![]() |
▲上 Special Lunch |
肉質方面,雖然未有入口即融的水準,但牛味還是相當不俗,不過最便宜的「燒肉 Lunch」所付上的肉,色澤和肥美程度就明顯遜色得多。
總的來說,百多歐元的一餐燒肉午餐,以牛肉的份量和水準來說就有點偏貴 (當然不能與日本的燒肉店相比),不過能夠在歐洲吃到和牛燒肉,感受日本食肆的氛圍,讓我們能夠一解「相思之苦」,卻是相當值得的體驗。
![]() |
▲久違了的日本燒肉 |
第一次來到 Düsseldorf,除了吃,當然亦要找點節目,今日天陰陰的,最好就是進行不受天氣影響的地下活動,就是坐地鐵 (或者應該說是在地底行駛的電車)。
Wehrhahn Line 是 Düsseldorf 最新的一條地鐵線,於 2016 年開通,全長雖然只有 3.4 公里,但通車以來一直以其獨特的藝術設計聞名,沿線六個車站都由不同的藝術家所設計,仿如一個座巨大的地底美術館。
Heinrich-Heine-Allee
我們先回到了剛才經過的 Heinrich-Heine-Allee 站轉乘 Wehrhahn Line,途中已經可以見到一些獨特的藝術裝置,包括了牆壁上的不規則圖案和懸掛在天花的立體裝置 (似海龜?)。
![]() |
▲大海龜? |
![]() |
▲Heinrich-Heine-Allee 站 |
由於 Heinrich-Heine-Allee 站位於 Wehrhahn Line 的中段,所以我們就先乘電車前往東端起點的 D-Pempelforter Straße 站。
D-Pempelforter Straße
剛步出電車,我們馬上就被未來風的設計吸引着,此站據說是由藝術家 Heike Klussmann 和建築師 Thorsten Knaub 所設計,牆壁和天花板均採用了銀色配上黑色的幾何圖案,創造出具動感和沖擊力的效果。
![]() |
▲D-Pempelforter Straße 站 |
我們沿着扶手電梯去到上層的大堂看看,這裏選用了黑白色配搭,簡潔又明亮讓人印象深刻,仿如置身美術館之中。
![]() |
▲黑白分明 |
Schadowstraße
下一站是 Schadowstraße 站,這個車站主要採用了光滑的冷色調金屬,以直線和曲線相互交織的圖案營造出未來感與技術感。與此同時,車站的其中一部份則配上寶藍色的牆壁,帶來了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 |
▲充滿未來感的車站 |
![]() |
▲電車都要合體 |
Schadowstraße 站的焦點所在是隧道上方的 LED 屏幕,屏幕上展示的是透過程式實時地將地面行人的動態轉化成虛擬的圖像。
![]() |
▲虛擬的圖像由地面行人的動態轉化而成 |
![]() |
▲每一扇窗都彷彿經過精心設計 |
Benrather Straße
又跳上電車,我們跳過了旅程起點的 Heinrich-Heine-Allee 站,於 Benrather Straße 下車。
![]() |
▲以不規則四邊形拼出曲線感 |
乍看之下,覺得 Benrather Straße 與剛才的 Schadowstraße 有點類似,同樣採用灰白色的金屬牆壁,以不規則的四邊形營造出曲線的效果,相信這是 Wehrhahn Line 幾個車站統一的主調,而個別車站的設計者在這個主調之上再添增一些設計。
![]() |
▲試試玩 live photo |
![]() |
▲太空船? |
當步上扶手電梯之後,就會發現 Benrather Straße 採用了大量的鋼材,據說設計師 Thomas Stricker 的理念是想將車站設計成太空船的船艙,同時大堂的屏幕播放着外太空的影片,讓乘客有種置身宇宙的感覺。
![]() |
▲屏幕播放着外太空的影片 |
媽咪和阿斐見我影得高興,索性坐在長椅上聊天,同時亦做好一個隨團出發的團友本份,就是不過問行程,只跟隨導遊的指示上車落車。
![]() |
▲車廂內 |
Graf-Adolf-Platz
下一個車站是 Graf-Adolf-Platz,綠色的色系馬上就讓我想起港島線的炮台山站,感覺份外親切。
![]() |
▲牆壁採用了大量的半透明綠色玻璃板 |
![]() |
▲炮台山站 |
車站由藝術家 Manuel Franke 設計,牆壁採用了大量的半透明綠色玻璃板,看似流動的線條彷彿帶動着人流的走向,由入口穿過大堂直到月台上,與乘客們產生無形的互動關係。
![]() |
▲流動的線條 |
![]() |
▲出口 |
Kirchplatz
不知不覺就去到了尾站 Kirchplatz,它亦是 Wehrhahn Line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車站。
![]() |
▲大片的玻璃有極佳的採光效果 |
由於車站有極高的樓底,加上上方的通道旁採用了大片的玻璃,因此採光效果極佳,讓整個車站都顯得相當明亮。
![]() |
▲車站超高的樓底 |
![]() |
▲從大堂回看 |
與此同時,Kirchplatz 站潔白的裝壁上鋪上了橙色的鋼管,仿如血管般貼牆上 (阿斐就認為是生腸)。然而,根據設計師 Enne Haehnle 的說法,我口中的「血管」原來竟然是一些詩句,只要從特定的角度望過去,就會從彎彎曲曲的 3D 管道中解讀出當中隱藏的文字,非常有趣。
![]() |
▲血管?生腸? |
![]() |
▲鋼管由入口延伸至月台 |
詩句一共有四組,其中一組位於月台上方,其餘三組則由電車站入口伸延到月台,可惜我們不懂德文,否則玩玩密碼破解遊戲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節目。
![]() |
▲看得出詩句的內容嗎? |
完成了 Wehrhahn Line 的藝術旅程,讓我意識到要推動一個城市的藝術發展,除了興建美術館、博物館,也可將藝術不經意地滲進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以達至潛移默化的效果。同時,我們亦發現 Wehrhahn Line 的幾個車站均少了一點東西,就是廣告,相信是有關當局有意為之,拒絕讓廣告污染美麗的藝術品。
![]() |
▲隨團出發的小姐們 |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一)~Köln 傳統啤酒屋@Peters Brauhaus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二)~Köln 情人橋@Hohenzollernbrücke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三)~世界第三高教堂 Kölner Dom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四)~Köln 街頭藝術區@Ehrenfeld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五)~地鐵站藝術展@Düsseldorf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六)~Düsseldorf 現代建築巡禮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七)~德國最美麗的城堡之一@Burg Eltz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八)~探訪 Trier 的世界文化遺產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九)~ Moselle River 河畔小鎮 Cochem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十)~船上遊萊茵河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萊茵河篇」(最終回)~萊茵河馬蹄形彎道@Boppard
👉《2024 夏日德國‧法國‧比利時連遊之「巴黎奧運篇」》👈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