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上)~『Germany』Berlin (Berlin Ostbahnhof 、East Side Gallery、Oberbaumbrücke、Warschauer Straße)
經歷過昨日幾乎馬不停蹄的一天,今日的行程就相對輕鬆,起碼沒有不人道地編排 20 個景點!又在酒店自製早餐,昨晚在超市買來兩包腸仔,其中特意選了一包「齋腸」試試,發覺完全沒有肉的質感和味道,反而似吃豆腐乾多一點。
今日我們的行程主要以「戶外活動」為主,甫踏出酒店,馬上感受到陣陣刺骨的寒風,再看看天氣,雖然今日應該不會下雨,但早上的氣溫卻只得 3℃,而且都頗為大風。
坐 147 號巴士前往 Berlin Ostbahnhof (柏林東站),隨着巴士往東走,街道兩旁的氛圍感覺越趨「鐵幕」,不時亦會見到一些類似新加坡祖屋的建築,估計是東柏林時期的公屋。
East Side Gallery
來到了 Berlin Ostbahnhof,我們的第一個目地的 East Side Gallery 就出現在眼前。East Side Gallery 保留了 Berlin 現今最完整的一段柏林圍牆,這一段圍牆由 Berlin Ostbahnhof 開始,沿着大街 Mühlenstraße 而建,一直伸延到橫跨 Spree River 上的 Oberbaumbrücke 旁邊,全長 1,316 米。
![]() |
▲我們以 Ostbahnhof 作為參觀 East Side Gallery 的起點 |
當東、西柏林分隔後,位於 Mühlenstraße 旁邊的 Spree River 成為了東、西柏林的分界線,河面屬於東柏林範圍,於是東德政府 (GDR) 就在 Spree River 的東面架起了這一段圍牆,以防止人民逃往西柏林。
![]() |
▲《Curriculum Vitae》 |
有別於在柏林其他地區出現的圍牆,East Side Gallery 整段圍牆清晰可見,原因是 Mühlenstraße 是由機場到市中心的必經路線,正好用作 GDR 政府向貴賓們展示成就的理想地點。
![]() |
▲《Niemandsland》(No man’s land) |
1989 年 11 月,當柏林圍牆倒下幾個星期之後,分別來自東、西柏林的 Heike Stephan 和 David Monty 向 GDR 政府提出將柏林圍牆變成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計劃獲得 GDR 政府的批准,並將這一段長 1.3 公里的圍牆分配給他們。於是,在 Monty 的組織下,來自全世界 21 個國家共 118 位藝術家於 1990 年的春天聚首於此,並在 East Side Gallery 留下了他們的精彩作品。
如今,East Side Gallery 是世界上最長的露天畫廊,同時也成為了記念冷戰結束及柏林圍牆倒下的紀念碑。East Side Gallery 現存 105 幅塗鴉作品,題材大多是記錄着時代的變遷,以及對和平、對未來的追求。
![]() |
▲《It Happened in November》 |
![]() |
▲《Worlds People – Wir sind ein Volk》 |
雖然自己對於藝術完全沒有天份,但我卻喜愛欣賞不同地區的塗鴉,記得在北愛爾蘭的 Belfast 亦看過了類似的塗鴉牆,不過若論歷史地位,自然不能同日而語。East Side Gallery 塗鴉作品中,有些所表達的訊息較為明顯,但有些卻相當抽象,要理解每幅塗鴉背後的意思,可以 scan 一下每幅作品前面的 QR code,然而前提是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逐一解讀。
![]() |
▲Jim Avignon 的《Doin it cool for the East Side》 |
![]() |
▲《Doin it cool for the East Side》的另一部份 |
由於 East Side Gallery 的作品來自世界各地、背景不一的藝術家的手筆,他們有的是專業藝術家、有的是藝術學院畢業生,當中有的更是第一次繪製公開展示的藝術品,故此每一幅塗鴉的意念、取材、表達手法均完全不同,可說每一幅都讓人有嶄新的體驗,看完一幅馬上又急不及待地「追看」另一幅。
![]() |
▲《You can see infinity》留白的畫面,讓人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
![]() |
▲《Wachsen Lassen》(Let it grow) |
![]() |
▲讓人感動的畫面 |
在云云作品中,最有名的是由出生於蘇聯的藝術家 Dmitry Vrubel 所創作的《Mein Gott, hilf mir, diese tödliche Liebe zu überleben》(My God, help me to conquer this deadly love),通常簡稱為「兄弟之吻」。
![]() |
▲兄弟之吻 《Mein Gott, hilf mir, diese tödliche Liebe zu überleben》 |
畫面中兩個男人深情地濕吻着,正常人都會覺得這是惡搞政治人物的作品,然而世事往往出人意料,作品的原圖竟是來自一幅 1979 年的真實新聞圖片。畫中的兩位主角分別是蘇聯 和 GDR 的領導人物 Leonid Brezhnev 與及 Erich Honecker,他們當時在 GDR 成立 30 周年的儀式上,進行社會主義式的「兄弟之吻」。
除此之外,東德藝術家 Birgit Kinder 的作品《Test the Rest》亦廣為人所熟悉,畫中一輛東德製的「Trabi」完好無損地穿牆而出,而車牌上的「NOV‧9‧89」正正就是柏林圍牆倒下的日子,象徵着東西德和平地統一。
![]() |
▲著名作品《Test the Rest》 |
East Side Gallery 中最長的作品是法國藝術家 Thierry Noir 的《Hommage an die junge Generation》(Tribute to the young generation),全幅作品由 13 個面相獨特的面孔所組成,顏色鮮明、對比強烈。
![]() |
▲《Hommage an die junge Generation》(Tribute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
其中一幅名為《Touch the Wall》的作品,上面印上了數百個手印,這幅作品是來自 Christine Kühn 的創作,於作畫時邀請途人在牆上印上手印。在 1990 的原作中,手印一直伸延到地面,可惜於 2009 年修復後只餘下牆上的部份。
![]() |
▲途人參與創作的《Touch the Wall》 |
East Side Gallery 其中一幅「吸晴」的作品來自 Thomas Klingenstein,Klingenstein 小時候一直夢想前往遠東旅行,可惜由於生在東德,一直未有機會出國,因此就籍着作品《Umleitung in den japanischen Sektor》(Detour to the Japanese sector) 中柏林圍牆打開了通往富士山的大門,寄托着他童年的夢想。
![]() |
▲《Umleitung in den japanischen Sektor》(Detour to the Japanese sector) |
其實,這何嘗又不是我和媽咪的夢想呢?希望我們有朝一日亦可以像 Klingenstein 般在日本生活一段長時間吧!
East Side Gallery 自展出以來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加上偶爾受到人為破壞,部份畫作破損嚴重,於 2009 年最近一次的大規模修復工程中,絕大部份作品均完全地修復,不過當中有部份經過重製之後與原來的作品有所出入,《Mein Gott, hilf mir, diese tödliche Liebe zu überleben》就是其中一幅。
另外,亦有畫家拒絕把作品修復,所以只留下了一片灰白色的牆壁。
![]() |
▲未有再修復的作品 |
East Side Gallery 中段有部份圍牆被拆去,讓我們可以「跨越」圍牆,去到圍牆面向西柏林的一方。雖然我們有時會說東、西柏林只是「一牆之隔」,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 |
▲一牆之隔? |
在 Mühlenstraße 這裡設立的柏林圍牆,「防禦系統」其實分為幾部份,位於我們面前的這堵牆其實是 inner wall,牆身高 3.6 米。
Inner wall 面對 Spree River 的方向,建有幾段與牆身平行的防禦設施,首先是怖滿了警報系統的鐵絲網,接着是哨兵巡邏的小徑,然後每 600 米均建有一座哨塔,至於河畔則有另一段 3 米高的鐵絲網。
![]() |
▲看圖片就知這圍牆守衛森嚴 |
負責巡邏的士兵接收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止試圖逃離的人,必要時馬上開槍,據報最少有十三人因為嘗試在這一段柏林圍牆範圍逃脫而死亡,部份死於巡邏人員槍下,部份則淹死於 Spree River 河中。
然而,悲劇並不局限於東柏林,在對岸的西柏林就先後有四名兒童玩耍時不慎跌入河中,由於河面範圍屬於東柏林,所以西柏林的救援人員無奈地不能落水救人。
邊走邊看,我們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 East Side Gallery 的盡頭,剛才一直沉迷於拍攝和參觀,直到這一刻才發現自己的手凍得麻痹。
故名思義,East Side Gallery 只是一段畫廊,我們可以透過藝術家們的作品,去了解當時的政治環境變遷與及他們對未來的憧憬,然而若要進一步了解柏林圍牆的歷史,這裡顯然不是最適合的地方,因此我們下午還是會再去 Gedenkstätte Berliner Mauer (Berlin Wall Memorial)。
Oberbaumbrücke
看過了 East Side Gallery,我們就來到了 Spree River 上其中一道最著名的橋樑 Oberbaumbrücke (奧伯鮑姆橋)。Oberbaumbrücke 是一道雙層橋樑,連接着分別位於東、西柏林的 Friedrichshain 和 Kreuzberg 兩個地區,下層讓汽車和行人通過,上層則供 U-Bahn 地鐵使用。
![]() |
▲Oberbaumbrücke |
![]() |
▲Oberbaumbrücke 上層由紅磚砌成 |
Oberbaumbrücke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及後又落手 GDR 政府的手中,成為了東、西柏林之間的一個邊境口岸,直到德國統一後,由西班牙建築師 Santiago Calatrava 着手重建,於 1994 年回復了最初的樣貌。
現在的 Oberbaumbrücke 巧妙地運用了鋼鐵作為支架,上層則以紅磚砌成了城牆和塔樓,不單成為了 Berlin 最美麗的橋樑,也是 Berlin 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 |
▲以鋼鐵作支撐 |
我們走到了橋上,為的是捕捉地鐵過橋的一刻,鮮黃色的地鐵車廂與紅磚建築剛好形式了強烈的對比。
![]() |
▲搶眼的色彩 |
從 Oberbaumbrücke 可以眺望遠處矗立在河上,高 30 米的藝術裝置 Molecule Man。不過,相比之下,另一邊廂的景色似乎更為吸引,因為我們終於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藍天。經歷了兩日的陰天,讓我們都無比期待藍天再臨,希望不只是驚鴻一瞥。
告別了 Oberbaumbrücke,我們將要暫別逗留了兩天的東柏林,乘地鐵前往西柏林的 Zoologischer Garten。
Warschauer Straße
由我們所在的 Warschauer Straße 站,可以乘坐停站較少的 S-Babn 列車,當中幾條路線都可以直達 Zoologischer Garten,十分方便。
![]() |
▲Warschauer Straße 車站 |
橫越 Berlin 市中心的 S-Babn 有點似東京的中央線,也有點像 Paris 的 6 號線地鐵,沿途走在高架橋上,可以盡覽市內的景色。
列車途經我們昨日去過的 Fernsehturm、Berliner Dom 和 Museumsinsel 等主要景點,同時又與 Berlin Hauptbahnhof (柏林火車站) 至東站的路線重疊,讓我這個電車男有機會影到 ICE 列車,因此幾乎全程一直待在車門旁邊影個不停。
![]() |
▲停靠在 Hauptbahnhof 的 ICE 列車 |
![]() |
▲電車男全程忙着影相 |
《2024 柏林歷史課》
2024 柏林歷史課(一)~盟軍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
2024 柏林歷史課(二)~蓋世太保總部@Topographie des Terrors
2024 柏林歷史課(三)~東西柏林邊境口岸@淚宮 Tränenpalast
2024 柏林歷史課(四)~登上國會大樓玻璃屋頂@Reichstag Building
2024 柏林歷史課(五)~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Holocaust Memorial
2024 柏林歷史課(六)~柏林圍牆畫廊@East Side Gallery
2024 柏林歷史課(七)~戰火下的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2024 柏林歷史課(八)~東、西分隔下的柏林@Gedenkstätte Berliner Mauer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