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上)~『Germany』Berlin (Checkpoint Charlie、Bahnhof Berlin-Friedrichstraße、Tränenpalast、Futurium、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Mauer-Mahnmal、Parlament der Bäume)
我們今日將會正式展開 Berlin 的市內觀光行程,計劃之初,發現 Berlin 值得一去的景點可謂多不勝數,而我們今次實際只得兩日半時間,實在難以取捨。結果,我在今天就一下子安排了接近二十個景點,不過計劃歸計劃,最終能夠去到多少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還有明天,大不了下次再來吧!
在酒店沖杯咖啡,吃了昨晚買的老麥芝士蛋糕打打底就出發。首先回到了 Checkpoint Charlie 一帶,記得昨日看到了一間找換店,可惜仍未開門,唯有繼續維持「零現金」的狀態遊 Berlin。
在我們身處的 Friedrichstraße 大街乘地鐵 U6 線一路往北,就可以到達我們第一個目的地 Bahnhof Berlin-Friedrichstraße。今早適逢上班時間,地鐵都相當擠逼,讓我們發現到 Berlin 人無論男女都非常高,被夾在中間的我們彷彿被六呎高的人牆圍堵着。
Tränenpalast
在 Friedrichstraße 站下車,馬上就找到了目標 Tränenpalast,計劃行程的時候原本沒有留意到這個景點,但昨晚再看過 Lonely Planet 時,發現媽咪應該會對這個景點相當感興趣,於是就將 Tränenpalast 塞進了密密麻麻的行程之中。
![]() |
▲淚宮 Tränenpalast |
Tränenpalast 的英文名為「Palace of Tears」,中文即是「淚宮」。Berlin 在世界歷史的舞台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其兩段對全世界影響深遠的歷史,其一當然是作為納粹德軍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方,其二就是將 Berlin 東西分隔的柏林圍牆。1961 年,當 Berlin 被柏林圍牆一分為二之後,西面為英、美、法所屬的盟軍佔據,東面則成為了東德 (GDR,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管轄的範圍,兩地民眾自此不能自由往來 (諷刺的是共產政權卻稱自己為「Democratic Republic」)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Berlin 被劃分為四個部份 |
美蘇冷戰期間,由於柏林圍牆阻隔了兩地人民正常的往來,乘坐 S-Bahn 和 U-Bahn 地鐵就成為往來兩地的其中一個途徑,當然,只有部份外國人、西柏林人和特權人士才可享有如此待遇。
位於 Friedrichstraße 火車站旁邊的 Tränenpalast,於 1962 年至 1989 年間,是東柏林前往西柏林的出境口岸,不能離境的東柏林居民就是在此告別來自西方的親友,帶着眼淚、悲傷、絕望的生離死別場面每日在 Tränenpalast 重覆地上演着,因此這個邊境口岸亦成為了人民口中的「淚宮」。
相比起昨晚 Topographie des Terrors 以照片和文字為主的展覽,Tränenpalast 內現展出了近 600 件展品,當中大部份為實物,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了解到兩德人民被圍牆分隔後的生活狀況,而我們首先參觀的,就是名為「Site of German Division」的部份。
![]() |
▲Site of German Division |
隨着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以及 Berlin 同樣被劃分為東、西兩部份,東德人民在德國統一社會黨 (SED,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 的共產政權管治下,在工作和物資短缺下,人民的生活逐漸和西德出現了差異。
由於人民不甘屈服 SED 的高壓政策,期間爆發了多次沖突,有關方面甚至出動坦克鎮壓,當我看見手無寸鐵的平民只能無力地以擲石還擊的照片時,都不禁「眼濕濕」。
![]() |
▲無力的反抗 |
除了企圖改變現狀,亦有家長為了子女、年青人為了自己的教育和生計,於是就選擇逃離東德,1949 年到 1961 年間就有近三百萬名東德人經東柏林逃亡到西德。有見及此,SED 於是逐步加強邊境的防禦,最終於 1961 年建造了柏林圍牆,徹底將東、西德人民隔絕。
最初的時候,柏林圍牆只是由一些石頭、水泥再加上鐵絲網組成的,及後才漸漸地發展成為完整的圍牆。一面圍牆當然並未能夠完全遏止東德人民逃亡的決心,而地下排水系統就成為了其中一個途徑。
![]() |
▲地下水道成為了逃亡路線之一 |
另一方面,1963 年東、西德雙方簽訂了邊境條約,開放了正式的渠道讓西德人民可以跨越邊境來到東柏林探親,而自 1964 年開始,東德的退休人士亦獲批准往來東、西柏林,回程時自然亦帶回了大量來自西方的物資,成為了冷戰時期的「水貨客」。
作為邊境口岸,Tränenpalast 當時設有出入境櫃位、搜查行李的櫃枱和大量的監控器。表面上看來,Tränenpalast 的設計在當時屬於現代化,一片片的大玻璃亦有助充份地採光,但裏面的氛圍卻相當壓抑,出境檢查的輪候時間動輒要幾小時,難得獲發離境許可的人士要面對着關員冷漠的面孔和提問,並且隨時在臨門一腳被取消出境的資格。
![]() |
▲當年的 Tränenpalast |
![]() |
▲監控系統 |
現在的 Tränenpalast 展出了當時的出境櫃位,上面擺放了一些證件、蓋印和簽證,亦有當時出入境人員所穿着過的制服。
![]() |
▲護照和蓋印 |
![]() |
▲出境櫃位 |
曾經作為「專業人士」的媽咪就最感興趣,為我解說如何透過耳朵、眼睛、髮線等特徵去辨認一個人。
![]() |
▲用耳朵的特徵認人 |
忽然發現展品中出現了兩盒洗衣粉,原來是當時有耶和華見證人的成員企圖將一些宣教物品放入洗衣粉盒中帶回東德,被發現後,這些洗衣粉盒就被用作海關人員訓練之用。
![]() |
▲洗衣粉暗藏宣傳品 |
展品當中有一些是曾經往來東、西德人士的日記和物品,証明了在極權統治下,總有少部份人仍然能夠享有特權。
除此之外,Tränenpalast 亦展出了一些行李箱,當然,每個行李箱背後亦有一段獨特的故事。其中一個載着紀念品和銀器的行李,是屬於一個小學女生的,她於 1959 年成功和母親經由 Friedrichstraße 車站逃往西柏林。
![]() |
▲成功和母親逃到西柏林的小女孩 |
另一個屬於伯伯 Manfred Probst 的行李箱就更具意義,話說伯伯於 14 歲時逃離東德,三十年後回到父母位於 Dresden 的農場,而行李箱中所盛載的就是伯伯離開前留下來的詩歌集、照片和玩具車。
Tränenpalast 內不停 loop 着一段 1989 年 10 月東德慶祝政權成立 40 周年時的閱兵片段,歌功領德的風光背面,其實東德各地都已相繼出現大規模的示威,而在大約一個月後的 11 月 9 日,柏林圍牆就正式倒下,SED 的共產政權亦迎來了終結。
![]() |
▲GDR (DDR) 四十周年慶典 |
![]() |
▲見證歷史的一刻 |
記得以往每逢我們一起參觀美術館,媽咪總是一副沒睛打采、興致索然的模樣,而今次卻是她最感興趣的歷史博物館,所以媽咪看得津津有味,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都不想錯過,不禁慶幸我臨時加插了 Tränenpalast 這個行程。
![]() |
▲Bahnhof Berlin-Friedrichstraße |
![]() |
▲電車與 S-Bahn 列車 |
看過了 Tränenpalast,想起今早我和媽咪只是 share 了一件芝士蛋糕作早餐,於是就找個地方坐一坐吃點東西。原本想試試 Berlin 名物咖喱腸「currywurst」,不過見店員尚在準備開店中,於是就改為去 Dunkin’ Donuts 吃冬甩。
Dunkin‘ Donuts
Dunkin‘ Donuts 的冬甩賣相十分吸引,色彩非常豐富,而臨近情人節更推出了一些心心限定版,今日正好是我和媽咪結婚二十五周年的大日子,當然要來一個「心心相印」。
![]() |
▲賣相吸引的冬甩 |
![]() |
▲心心相印 |
補充了體力,又再繼續行程,我們穿過了 Friedrichstraße 車站旁的火車橋,去到了 Spree River 的對岸,為的是尋找一個我在網上找來的打咭位。
沿途看見一些越南和泰國餐廳,餐牌都尚算正常,不過最吊詭的是,明明是越南、泰國餐廳,為何又似乎一定會有壽司呢?
我們又留意到 Berlin 行人過路燈的公仔原來十分有趣,紅、綠公仔均戴起了帽子,十字架般的自然就是紅公仔,至於綠公仔則是大動作地邁步向前走。
![]() |
▲獨特的紅綠公仔 |
Futurium
我們的目的地是展覽館 Futurium,據說裏面有一些關於未來的展覽,例如面對全球化、人口過盛等議題人類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呢?媽媽對於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可是當聽見了「未來」就馬上呵欠連連,加上我只打算在外面影相,因此我們均未有入內參觀。
![]() |
▲Futurium |
Futurium 的設計果然充滿了未來的完素,外牆使用了三角形與及五邊形的組合,看似相同,但只要細心觀察卻又會發現每個圖形都迥然有異,同時亦讓我聯想到 BAO BAO ISSEY MIYAKE 的經典設計。
![]() |
▲BAO BAO ISSEY MIYAKE? |
Futurium 的地面則畫上了排列整齊的大圓點,與外牆的棱角分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我嘗試在不同的角度取景,可是卻一直有位工作人員「猶如巡行和匯演」般,駕駛着清潔車來回清理地面的碎石粒,實在有點無奈。
![]() |
▲前衛的外牆設計 |
影過了 Futurium,我們就沿着 Spree River 前進,途中看見一個關於柏林圍牆的告示牌,讓我們了解到這一段的 Spree River 亦曾經作為分隔東西德之用,河面被納入東德管轄範圍。
另外,自 1961 年柏林圍牆建成後,Günter Litfin 是第一位因為試圖逃往西柏林而被守衛射殺的人,而他被殺的地點,就是距離我們不遠處的火車橋。
就在我們過橋前往 Spree River 的對岸時,忽然狂風大作,我和媽咪自問都「有點份量」,都差點被吹到人仰馬翻,再一次証明 Berlin 的怪風絕不比蘇格蘭的遜色。終於順利「跨境」來到了西柏林,想起我們是次行程到目前為止,應該有 99% 的時間都是身處東柏林,現在終於有機會呼吸引一下自由的空氣 (會有不同嗎?)。
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
接下來的目的地是 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這一座以著名女性運動領袖 Marie-Elisabeth Lüders 命名的建築,是 Berlin 的第三座國會大樓,巨大的建築連接着 Spree River 的對岸。
我們來到 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 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目的又是打咭,位於大樓外牆的超巨型圓形窗戶就是我要尋找的打咭位。
![]() |
▲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 |
取景的最佳位置是我們現在身處的對岸,在網上的照片中,看見攝影師利用河水的倒影營造出兩個對稱圓形的效果,我自然打算有樣學樣,可是今日一直刮着大風,想等到河水平靜的一刻實在有點不太現實。
不過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於是借用了媽咪的 iPhone 放在鏡頭下方作鏡子,打算自製倒影。雖然最初幾次都以失敗告終,但經過了多番嘗試,不時轉換角度之後,終於做出了完美的倒影,更巧妙的是對岸剛剛有兩個路人走過,隨即成為了我的免費 Model。
![]() |
▲自製倒影 |
完成了打咭任務,我們又再過橋,來到了 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 前面,由於大樓屬於國會範圍,正門因此守衛森嚴,至於我們打算參觀的 Mauer-Mahnmal (Wall Memorial) 紀念館,則是位於河畔的大樓地庫。
![]() |
▲途人們絕望地目送着剛剛被吹落河的物品 |
路過大圓窗下方,今次輪到我和媽咪合照,找到旁邊一個看似專業的攝影師為我們「操刀」(因為我們見她好像準備為一個哥仔影廣告相),不過拍出來的照片還是不太理想,人放在照片中間,以致拍不到整個圓形,致命重點是腳不夠長呢!
![]() |
▲攝影師為我們拍攝的合照 |
![]() |
▲相對之下,還是更為滿意自己的作品 |
Mauer-Mahnmal
進入大樓內準備參觀 Mauer-Mahnmal,原來先要檢查隨身物品,相機袋、手袋均要過 X 光機。
![]() |
▲Mauer-Mahnmal |
Mauer-Mahnmal 展出了部份「原裝正版」的柏林圍牆,通過藝術家 Ben Wagin 之手,於牆上塗上了歷年來在圍牆旁邊喪生的人數。當然,這只是公開和大眾已知的死亡數字,實際上如果包括那些因逃亡計劃洩露而被捕、參與逃亡的 GDR 軍人等,數字相信遠遠不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
![]() |
▲塗上了死亡人數的圍牆 |
紀念館內設有另一個展覽「Secrets of the Quadriga. Creation. Destruction. Rebirth.」,內容是有關 Brandenburger Tor (勃蘭登堡門) 上面那輛 Quadriga (四馬雙輪戰車) 的故事。
Brandenburger Tor 建於 1788 至 1791 年間,而由 Johann Gottfried Schadow 設計的 Quadriga 雕像則是於 1793 安裝上去的。由於 Quadriga 曾於二戰期間被毀,現在位於 Brandenburger Tor 上面的只是複製品。
![]() |
▲Quadriga 上的 Victoria 像 |
至於我們現在於 Mauer-Mahnmal 看到的,是模擬第一代的 Quadriga 塑造出來的石膏像,其中例如在 Victoria 像腹部的彈孔,是現在的 Quadriga 所沒有的。
Parlament der Bäume
除了 Mauer-Mahnmal,Marie-Elisabeth-Lüders-Haus 背面的 Parlament der Bäume (Parliament of Trees) 花園還隱藏了一段保留完整的柏林圍牆遺蹟。
![]() |
▲Parlament der Bäume |
花園同樣由 Ben Wagin 設計,內有合共有 58 幅圍牆,並種植了 16 棵象徵德國 16 個邦的樹木,另外還有照片、海報等,目的是紀念因着柏林圍牆而喪生的人民,可惜公園只在四月到十月期間開放,以致我們未有機會入內參觀。
《2024 柏林歷史課》
2024 柏林歷史課(一)~盟軍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
2024 柏林歷史課(二)~蓋世太保總部@Topographie des Terrors
2024 柏林歷史課(三)~東西柏林邊境口岸@淚宮 Tränenpalast
2024 柏林歷史課(四)~登上國會大樓玻璃屋頂@Reichstag Building
2024 柏林歷史課(五)~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Holocaust Memorial
2024 柏林歷史課(六)~柏林圍牆畫廊@East Side Gallery
2024 柏林歷史課(七)~戰火下的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2024 柏林歷史課(八)~東、西分隔下的柏林@Gedenkstätte Berliner Mauer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