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柏林歷史課(五)~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Holocaust Memorial

DAY2()~GermanyBerlin (Holocaust MemorialUnter den LindenMuseumsinsel、Berliner DomFernsehturmAlexanderplatzOranienplatz)

吃過了午餐,我們就繼續今日緊湊的行程,經過了 Brandenburger Tor,去到了 Holocaust Memorial (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Holocaust Memorial


Holocaust~一個單字,卻背負着極其恐怖的含意,因為它所代表着的,就是超過 600 萬名猶太人被殺的「納粹大屠殺」。Holocaust 直譯是「大屠殺」,但很多時是作為「猶太人大屠殺」的代名詞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拉對猶太人實施了種族滅絕行動,導致當時居於歐洲的 900 萬名猶太人當中有三分之二被殺害,其中近 150 萬人為兒童。


除了 600 萬名猶太人外,於當時納粹德國所佔領的區域中,學者估計另外還有 500 萬名非猶太人遇害,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實際超過了 1,100 萬人。



▲Holocaust Memorial



Holocaust Memorial 是由美國建築師 Peter Eisenman 和英國工程師 Buro Happold 共同設計, 2005 5 12 日作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 60 周年正式對外開放。


來到了 Holocaust Memorial,我們舉目所看到的,是一座座灰黑色,長 2.38 米、闊 0.95 米,但高度卻不一的「碑」(stelae)。整個 Holocaust Memorial 合共有 2,711 座碑,縱橫有序地排列着,碑與碑之間形成了一條條狹小的通道。



一排排灰黑色的碑



兩位建築師並沒有明確表明這些碑是「墓碑」,但反而卻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人有更多的聯想。我們置身於 Holocaust Memorial 之中,老實說真的感覺有點陰森,尤其是當走進碑與碑的之間的通道抬頭望向天空時,心底裏都浮現出一絲絲絕望感。



沉默的天空



Holocaust Memorial 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受,相反有些人就將這裏當作了打咭位甚至遊樂場,我們看見有人坐在碑上騷首弄姿地拍照,也有學生追逐嬉戲,讓人無奈。


至於一向對樓盤甚有興趣的媽咪,則留心觀察着 Holocaust Memorial 四周的民居,其中不乏簇新的 apartment,不過窗戶對着墳場 (意像上是) ,應該不是個個都受得起!


除了專為猶太人而建的 Holocaust Memorial 之外,Berlin 亦建有「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The Memorial to the Sinti and Roma Victims of National Socialism)、「同性戀者紀念碑」(Memorial to Homosexuals Persecuted Under Nazism) 等,證明德國人確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罪行進行深切的反省和道歉,相反日本人至今仍未就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道歉和作出應有的補償,所以有說這就是日本天災人禍不絕的原因。


看完了 Holocaust Memorial,原本打算離開,卻發現紀念館原來還地下一層 information centre,一場來到當然不能錯過。參觀 information centre 不需要入場費,更可免費寄存大褸和手提袋,十分體貼。



▲Information centre



展覽由一句「It happened, therefore it can happen again: this is the core of what we have to say.」開始。


1933 年希特拉當選為德國總理後,德國政府相繼通過了一些法案,逐步將猶太人的權利剝奪,並限制其自由。同時,納粹德國自 1939 年開戰後,逼使猶太人佩戴袖章或黃星,並開始建立封閉的猶太區 (ghetto) 及集中營將猶太人隔離。記得我們一家三口當年去波蘭旅行時,就參觀過 Krakow Schindler’s Factory (即是電影《Schindler’s List》裏面,Oskar Schindler 用作拯救猶太人的工廠),了解過猶太人在 ghetto 的生活狀況。


隨着納粹德國領土不斷擴張,大量猶太人被大規模射殺或送往集中營。1942 年起,來自歐洲各國的猶太人大批大批的被送往 Auschwitz-Birkenau 等幾個滅絕營 (extermination camps),被判定為沒有利用價值的就立即被送入毒氣室,接近 270 萬名猶太人就是喪生於這一類滅絕營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時,盟軍反攻歐洲計劃讓納粹德軍節節敗退,即將面臨戰敗的德軍於是透過著名的死亡行 (death marches) 轉移集中營的囚犯到德國本土地區,當中有 14 萬人倒斃在途上。



六張面孔象徵着被殺的 600 萬名猶太人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集中營倖存的猶太人終於得到解放,而根據專家估計,自希特拉上台到戰爭結束的 12 年間,歐洲各國合共有 540 萬到 600 萬名猶太人喪生,information centre 的牆上掛上了六張猶太人的照片,就是象徵着 600 萬名犧牲者。


展覽的第二部份名為「Room of Dimensions」,地面上展示了一些來自集中營裏面猶太人的書信,透視了集中營的生活狀況、德軍如何對待被送往集中營的猶太人等,每一封都是歷史的見證。



一封封來自集中營裏面的書信



另外,展覽館的牆上列出了歐洲各國猶太人被害的數字,絕大部份歐洲國家都牽涉在內,而單單俄羅斯、烏克蘭地區就有 100 萬名猶太人死亡。


展覽的下一部份是「Room of Families」,裏面展出了一些猶太家庭的故事,一張張的全家福背後,緊接而來的就是家庭破碎、妻離子散的悲劇,一個個超過十名成員的大家庭,往往只得一、兩名成員能夠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被納粹德國所害,以致天人永隔的家庭



接下來是「Room of Names」,展覽廳播出了一些名字和簡歷,他們都是來自當時在歐洲各地被殺或失踪的猶太人,據說如果想全數聽上一遍的話,要在展覽館內坐足 6 7 個月零 27 日。


下一間的展覽廳是「Room of Sites」,列出了部份用作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和滅絕營,當中主要集中在德國及東歐地區,不過亦有些遠至北歐和北非等地。



集中營所在地



我和媽咪曾經到過的奧斯威辛集中營 (Auschwitz-Birkenau),就是最為惡名昭彰的滅絕營。單單 1944 年夏天,就有超過 43 萬名來自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被送到位於波蘭南部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當中只有絕少數被視為有工作能力,其餘的老弱婦孺均立刻被送到毒氣室處決,集中營每日要處理的屍體超過 1 萬個。直至戰後奧斯威辛集中營被解放,相信有接近 100 萬名猶太人於這裏被害。


參觀完畢,帶着沉重的心情離開 Holocaust Memorial,今日是我和媽咪的結婚周年,原本應該是甜蜜的日子,但在這刻,我們都相對無言,心中默默消化着一幕幕的畫面。



Unter den Linden


繼續行程,我們返回 Brandenburger Tor 前的 Unter den Linden (菩提樹下大街),這條有點像 Paris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 (香榭麗舍大道) 的大街由 Brandenburger Tor 起,穿經過 Museumsinsel 一直伸廷到 Fernsehturm (柏林電視塔),貫穿了整個 Mitte 區,全長 1.5 公里,兩邊各有不少著名建築和商店。


我們沿着 Unter den Linden 前進,在右手面看到了俄羅斯領事館,有趣的是領事館前偏偏有人擺放了一些鳥克蘭的照片,並且清晰地強調「This is Ukraine. Not Russia!」,引來不少途人駐足。



俄羅斯領事館前的烏克蘭「領土」



走在 Unter den Linden 上,不時都會見到一些大型商店和商場,外觀有點似銀座,又有點似我們剛去過的 Torino,不過由於這一帶原為東柏林範圍,所以間中亦會看到一些富有東歐特色的建築物。



Museumsinsel


經過了 Schlossbrücke,我們就來到了位於 Spree River 上的 Museumsinsel (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有幾間著名的博物館,當中我最想參觀的是 Pergamonmuseum (佩加蒙博物館),館內收藏了巴比倫城八大城門之一的 Ishtar Gate,還有完整的古希臘 Market Gate of Miletus 和來自敘利亞的 Aleppo Room,可惜博物館現正進行維修,最快要到 2027 年才能夠重新開放,緣慳一面。


同樣位於 Museumsinsel 上的,有我們的下一個目標 Berliner Dom (柏林大教堂),宣告「行到腳跛」兼對教堂興趣不大的媽咪在教堂附設的 cafe 小休,而我就一個人去參觀教堂。



Berliner Dom


文藝復興風格的 Berliner Dom 由德國皇帝 Kaiser Wilhelm II 下令興建,經過十一年時間,於 1905 年落成,目的是作為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教堂,與位於梵蒂岡,屬於天主教的聖彼德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分庭抗禮。



▲Berliner Dom



1944 年,Berliner Dom 被炸彈擊中,教堂嚴重損毀,經過多番修復,終於在 2002 年完成了重建工程。


Berliner Dom 的參觀費 €10,是我們全個行程中唯一一個要付費的景點,希望物有所值吧!老實說,我上星期才剛剛看過了 Milano DuomoBerliner Dom 樸素的外表相對之下實在頗為失色,讓我差點想放棄參觀,可是當我推開門進入教堂內部時,卻想不到有意外的驚喜。



巨大的穹頂



巨大的穹頂只能用金碧輝煌、巧奪天工來形容,配合着周圍八道拼門,形成絕妙的構圖,絲毫不比其他的歐洲大教堂遜色。



同樣金碧輝煌的祭壇



另一邊廂的風琴亦來頭不少,被譽為是德國浪漫主義後期最大、最重要的其中一件樂器。



大風琴


很少會看見掩面痛哭的雕像



教堂內部還擺放了一些皇室成員的陵墓,不過為免媽咪久等,未有一一細看 (其實就算看了也搞不清楚誰是誰)


Berliner Dom 設有樓梯可以通往教堂頂部,樓梯總共有 267 (來回即是 534 ),並且樓梯設計是單方向的,不能於中途折返,讓我都不禁有點猶豫,始終行了大半天,擔心自己的膝頭捱不住。不過,既然一場來到,還付上了 €10 的參觀費,沒有理由就此放棄,於是就鼓起勇氣邁出了第一步。


起初一段的樓梯都相當易走,不時又會顯示出尚餘多少步,讓人感覺每踏出一步,距離目標又近一點,成為了動力的來源。距離塔頂越近,梯級亦越來越窄,並且由木地板換上了金屬樓梯。


終於,一口氣登上了教堂的頂部,除了大腿有點酸之外,其實亦沒有什麼難度。圍繞着教堂的穹頂轉一圈,這裏的景象相當開揚,最主要的景色自然是 Museumsinsel Fernsehturm另外,Berliner Dom 穹頂的四周分別建有四座高塔,亦同樣吸引。



俯瞰 Berlin 景色


其中一座塔尖


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經過了兩日來的觀察,發覺 Berlin 的建築物一般都相當巨型,現在居高臨下地看就更為明顯。


若果說剛才的 267 級樓梯只是小菜一碟,接下來的落樓梯才是對我的膝頭的考驗。上星期在 Torino 不慎弄傷的右膝仍在隱隱作痛,落樓梯時只好扶着欄桿一步步地走,幸好直到我回到了地面,膝頭也沒有什麼「投訴」。


cafe 找到了媽咪,原來 cafe 不設 Wi-Fi,讓媽咪極度不滿。媽咪因為歐洲的數據剛好用光,又不想額外付費,今日一直借用我的 personal hotspot 上網,當我們分頭行事,自要用到 Wi-Fi,可是這間 cafe 沒有 Wi-Fi,可謂「罪大惡極」!


當我們步出 Berliner Dom,原來已經到了黃昏時份,換上了藍調的晚空。



Fernsehturm


下一站是電視塔 Fernsehturm,樓高 368 米的 Fernsehturm 亦是 Berlin 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電視塔 Fernsehturm



建於 1950 年代的 Fernsehturm 原是 GDR (東德政府) 展示實力的象徵,據說烈日當空底下,Fernsehturm 上方球體的表面會因為太陽光的照射而形成一個十字架,於是民眾打趣說由於 GDR 拆毀教堂的十字架,這個十字架正正就是來自教宗的復仇 (Pope's Revenge),可謂相當諷刺。


媽咪一向不喜愛「登高」,我們亦沒有打算登上 Fernsehturm,於是就繼續朝下一站 Alexanderplatz 進發。



Alexanderplatz


Alexanderplatz Berlin 最具人氣的廣場,也是 Berlin 市內主要的中轉站,有多條路線的火車、S-Bahn U-Bahn 地鐵、電車及巴士途經。


十九世紀中期的 Alexanderplatz 曾經作為軍事訓練場地之用,直到火車站和市場大樓分別於 1882 年和 1886 年落成後,Alexanderplatz 逐漸變成了 Berlin 的購物中心。



▲Alexanderplatz



現在的 Alexanderplatz 商場、店舖林立,同時亦成為了行人專區,車輛禁止通行,不過有趣的是行人和電車共用路面,行人可以隨便走到電車軌上,難道不擔心會發生意外嗎?



電車與行人共用路面


今次旅程未有機會乘坐 Berlin 電車



Weltzeituhr


Alexanderplatz 的地標是著名的 Weltzeituhr (world clock),這座於 GDR 時代遺留下來的大鐘,呈 24 角柱體,能夠同時顯示出全世界 148 個主要城市的時間。



▲Weltzeituhr (world clock)



由午餐後開始,媽咪小休了一會,可是我卻幾乎未有停過,來到 Alexanderplatz 時實在累透了,於是就找間 cafe 坐坐。



Einstein Kaffee


來到德國,當然不會選擇 Starbucks,於是就選了地道咖啡店 Einstein Kaffee。我點了杯 latte,媽咪就吃藜麥沙律 (quinoa salat),不得不讚一讚德國的麵包和糕餅賣相實在吸引,要不是要留肚吃晚餐,一向不愛吃麵包的我也想買個試試。



藜麥沙律 (quinoa salat)



一邊喝着咖啡,一邊討論着 Berlin 人給我們的印象。首先,Berlin 人一般都相當高,在街上不時可以看見身高超過五呎十的女士,男士就更加「高人一等」,六呎多的也甚為普遍。打扮方面,很多女士們都明顯有悉心打扮過,不過比起走在在 Milano 街頭的女士,時尚感還是相去甚遠。德國人通常給人的印象是冷漠、面無表情,相比起我們以往去過的巴代利亞地區,Berlin 人就更明顯讓我們有這種感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伯伯婆婆,也許他們早已經歷過太多的傷痛,熱情早已給消磨掉。


就在我和媽媽沉醉於討論時,忽然看見鄰桌的年輕情侶毫無顧忌地相擁着「打茄輪」,還不時「上下其手」,熱情如火的氣氛讓我們都十分尷尬,另一桌的情侶看見了也忍不住偷笑 (想不到德國也有土地問題)


離開咖啡店,應媽咪的要求去 MUJI 看看,我們沿着火車橋旁邊走,感覺自己走在新橋的街頭上,幻想着橋下的食店就是梅丘壽司の美登利。



新橋?有楽町?



媽咪在 MUJI 的收獲不多,只買了點小食,反而我卻買了一對毛毛拖鞋,正好可以於酒店使用。在超市補給了啤酒後,我們就返回酒店叉叉電 (包括電話和我們自己)


今日是我們結婚周年紀念,我自然一早預約了餐廳,地點就是位於 Oranienplatz ORA



ORA


ORA 是一間由十九世紀時期的藥房改建而成的餐廳,最特別的地方是保留着藥房的裝潢和用具,例如以藥樽來插花,我們用膳的小房間牆上亦擺放了類似百子櫃的藥櫃,天花上的路軌也是當日藥房的遺物。



由藥房改建而成的餐廳 ORA


百子櫃?



ORA 提供三道菜 menu,每位 €55,食材來自早上選購的最新鮮食材,因此 menu 每日均有所不同。



▲Cheers



前菜方面,媽咪選吃沙律,我就試試燻鰻魚卷,鰻魚配上榛子和洋蔥,十分有特色,鋪在上面輕烤過的菜葉更是畫龍點晴。



▲Smoked Eel, Celeriac Velouté, Grapefruit, Hazelnut, Onion



媽咪點了鱸魚作主菜,我就吃牛肉配牛舌,吃着久違了了牛舌,心中都有絲絲感動。



▲Beef, Tongue, Beets, Black Garlic, Savoy, Bordelaise Sauce



最後是甜品,我的 apple & almond sponge Jerusalem artichoke ice cream 都相當大堆頭,以 Jerusalem artichoke 製作雪糕確實少見,鹹鹹甜甜的十分有趣。至於媽咪的 70% chocolate tart 亦相當不錯,不過灑上了大量鹽花的朱古力批就較為鹹了少許。



▲Nica Brown 70% Chocolate Tart, Bergamot Ice Cream



這一頓「周年晚宴」讓我們都相當滿意,每碟菜看似份量不多,但原來都相當飽肚。


當我們步出餐廳,打算行去巴士站時,終於下起雨來,想起天氣預報原本說這兩天都會落大雨,可是來到這一刻才下着毛毛細雨,對我們來說已經幸運非常。總結今日行程,我們每人行了超過 24,000 步,計劃的二十個景點中,一共完成了九個。



2024 柏林歷史課》

2024 柏林歷史課()~盟軍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

2024 柏林歷史課()~蓋世太保總部@Topographie des Terrors

2024 柏林歷史課()~東西柏林邊境口岸@淚宮 Tränenpalast

2024 柏林歷史課()~登上國會大樓玻璃屋頂@Reichstag Building

2024 柏林歷史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Holocaust Memorial

2024 柏林歷史課()~柏林圍牆畫廊@East Side Gallery

2024 柏林歷史課()~戰火下的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2024 柏林歷史課()~東、西分隔下的柏林@Gedenkstätte Berliner Mauer

2024 柏林歷史課(最終回)~告別柏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