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上)~『京都府』京都 (三条、東福寺)
雖然我們昨日笑說酒店可能會有鬼,但結果卻是相安無事,大家一覺睡到天光 (又或者只是我們睡得太熟,發生了靈異事件也渾然不知)。
今日預計將會是一個大晴天,正是追楓的好時機,因此「導遊」一早落了 order,七點半準時出發!
根據團友分享以往經驗,當我一投入影相之後,將會導致不知時間流逝、食無定時、餐風飲露......,避免團友們餓壞肚子,追楓前還是先去吃個豐富早餐。
三条
我們的目標是位於三条的「飯堂」松屋,途中經過鴨川,一邊走一邊享受著京都清晨的寧靜時光。在所有日本城市中,我獨愛京都,也愛看與京都有關的小說和日劇,好像《鴨川食堂》、《鴨、京都へ行く。~老舗旅館の女将日記~》,還有近期的《ミヤコが京都にやって来た!》,相信如果我要選擇一個日本城市定居的話,首選一定就是京都。
去到松屋,二話不說又點了カルビ焼肉ライスセット (牛肋骨燒肉白飯 set),反正就是便宜又美味的保証。填飽了肚子,終於可以正式出動追楓,我們乘坐京阪電車可以直達東福寺駅,途中不需要轉車,不得不再讚一讚酒店的位置便利。
東福寺
步出東福寺駅,大約十分鐘左右我們就來到了屬於東褔寺範圍的「臥雲橋」。東福寺是京都數一數二的「紅葉名所」,無論翻開那一本旅遊書,東褔寺總會出現在最當眼的地方。記得 2015 年一個人的《追楓活樂遊》又或者是 2019 年與媽咪、阿斐同來的一次,也是以東福寺作為第一站,今次自然也要帶好友和舅公一同前來追楓。
![]() |
▲京都的「定番」紅葉景色 |
東福寺的紅葉主要集中在「洗玉澗」一帶,而被紅葉環抱的「東福寺三名橋」臥雲橋、通天橋和偃月橋更是京都的「定番」紅葉美景。
從臥雲橋看過去「對岸」的通天橋,中間是一片紅色、橙色的樹海,美得讓人屏息,而我們今次正好在「紅葉見頃」的時間到來,壯觀程度比上兩次更為誇張。
付過了參觀費,我們就進入了洗玉澗一帶的庭園,馬上就被一眾搶眼奪目的紅葉、黃葉包圍著,尤其是陽光底下,一片片葉子彷彿透出耀眼的光芒,絕對是至今看過最美麗的秋色。
![]() |
▲美得有點誇張的顏色 |
![]() |
▲庭園一隅 |
事實上,早於訂機票時,心裡已經開始忐忑不安,既要擔心楓葉太早或太遲轉色,也擔心京都這一陣子的天氣欠佳,但當來到東福寺的這一刻,所有陰霾也一掃而空,更為我們接下來的追楓之旅加強了信心。
![]() |
▲黃葉同樣吸引 |
![]() |
▲陽光下的景色份外動人 |
![]() |
▲散落一地的葉子 |
一時以古樸的「經藏」作背景襯托著火紅色的楓葉,一時影影散落於地上的葉子,感覺每走一步,每一個角度都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美景 (不過要被避開遊人們同樣「色彩繽紛」的羽絨亦有點難度)。
![]() |
▲洗玉澗紅葉溪谷 |
![]() |
▲被紅葉簇擁著的通天橋 |
![]() |
▲難得又可以一起旅遊的好友們 |
沿著小路來到洗玉澗底部的紅葉溪谷,四周的紅葉更為茂密、色彩亦更為豐富,讓我們仿如置身於色彩繽紛的樹海之中。
![]() |
▲開山堂 |
![]() |
▲在水中央 |
陶醉於動人的美景之中,不知不覺間,我們就來到了著名的通天橋。通天橋是一道連接著本堂和開山堂的木橋,長 27 米、闊 2.7 米,於天授 6 年 (1380 年 ) 由春屋妙葩架設,可惜後來於 1959 為被伊勢湾台風嚴重破壞,眼前所見的通天橋,則是於兩年後 (1961 年) 重建的。
![]() |
▲過天橋的走廊 |
踏上通天橋,兩邊都是讓人驚嘆的紅葉美景,媽咪上次曾經在這裡影到一張非常滿意的照片,自始更成為了手機的 wallpaper,今趟更下定決心要影一張能夠超越上次的照片。事實上,對比之前在同一個位置取景的照片,今趟有和煦的陽光襯托著「見頃」的紅葉,吸引力肯定大大提升。
![]() |
▲走廊另一側 |
![]() |
▲「紅海」的對岸是「方丈」 |
從通天橋回望剛才我們經過的臥雲橋,同樣是京都的「定番」紅葉美景,而最佳拍攝位置就是位於通天橋中段的「露台」。
![]() |
▲洗玉澗的紅葉美景 |
「露台」的最前排大約只能夠容許七、八人同時拍攝,因此往往會出現一排排輪流拍攝的人牆,然而不知道是否因為我們今日早來,又或者外國遊客為數不多的關係,今日的「露台」只有兩、三重人牆,十分難得。
![]() |
▲今日的人牆不算「厚」 |
從通天橋這一則回望洗玉澗,溪谷中滿佈著深淺程度不一、層次豐富的紅葉、黃葉、綠葉,景色之震撼,確實非筆墨所能形容,難怪自古以來都是京都的紅葉名所。洗玉澗這一帶的楓樹,據說是由聖一国師 (東褔寺的開山住持) 於宋朝期間帶回來並栽種於此的,稱為「通天モミジ」(通天紅葉),特色是葉子三分,鮮紅的葉子透出金黃色。
![]() |
▲紅黃相襯 |
![]() |
▲紅葉「見頃」的魅力 |
過了通天橋,下一站繼續參觀「方丈」,不過由於阿佳昨晚忘了給相機叉電,為免下午的行程「斷電」,只好暫時忍忍手,由我和舅公「上陣」。
相對於開山近 800 年的東福寺,這個稱為「八相の庭」的方丈庭園可說是「新丁」。方丈於 1890 年完成重建,再由造園家重森三玲於 1939 年完成了圍繞著方丈東、南、西、北四邊而建的四座庭園。
這四座庭院的特色是揉合了傳統和現代抽象的藝術概念,庭園內總共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八海」、「五山」、「井田市松」、「北斗七星」八個主題,因而稱為「八相の庭」。
我們首先經過南庭,仿如滄海波紋的白砂代表「八海」,聳立在海上的,則是「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四座仙島和比擬「五山」的青苔假山。
![]() |
▲「八相の庭」的南庭 |
西庭是被媽咪和阿斐形容為朱古力的「井田市松」,實則上是由白砂和修剪成立方體形狀的杜鵑所形成的圖案。至於我最欣賞的就是北庭,利用石塊和青苔交織出一片棋盤狀的草坪,配合著庭園外的紅葉,景致最為吸引。最後的東庭則利用石柱擺出北斗七星的佈局,因而被稱為「北斗の庭」。
![]() |
▲回看通天橋 |
![]() |
▲仿如棋盤的北庭 |
看過了八相の庭,我們就滿足地離開了東褔寺,可是之後才想起忘了參觀本堂和國寶級的三門,又要留待下一次。
![]() |
▲告別東福寺的紅葉 |
![]() |
▲離開前又再影影通天橋 |
東褔寺駅
原本附近還有一些紅葉名所,不過阿佳似乎想趁好天氣先去嵐山,於是我們就趕緊返回東褔寺駅。
途中經過一般道路與火車軌交界的「踏切」,聽著「叮叮」聲的提示響號,「電車男」感覺份外親切。不知為何,自己十分喜愛「踏切」這個「場景」,行人、單車、汽車繁忙地來回穿梭,可是每當「叮叮」聲響起,鐵閘降下,大家自自然然地耐心等待火車通過,感覺很有日本地道的生活氣息。
![]() |
▲JR 列車 |
![]() |
▲京阪電車 |
《2022 秋の東京‧京都》
2022 秋の東京‧京都(二)~久違了的美味壽司@回転寿司根室花まる
2022 秋の東京‧京都(三)~期間限定 1:1 高達@Gundam Factory Yokohama
2022 秋の東京‧京都(四)~醉人的明治神宮外苑いちょう並木
2022 秋の東京‧京都(七)~海浜幕張三井 Outlet Park
2022 秋の東京‧京都(十一)~京都紅葉狩り@清水寺夜間拝観
2022 秋の東京‧京都(十四)~京都紅葉狩り@永観堂夜間拝観
2022 秋の東京‧京都(十八)~京都紅葉狩り@真如堂‧北野天満宮
2022 秋の東京‧京都(二十)~京都紅葉狩り@圓光寺‧法然院
2022 秋の東京‧京都(二十一)~京都紅葉狩り@再到永観堂
2022 秋の東京‧京都(二十二)~性價比無敵的燒肉店@蔓牛燒肉太田家
2022 秋の東京‧京都(二十三)~神戸三田 Premium Outlets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