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中)~『The Netherlands』Amsterdam (Amsterdam Centraal、Anne Frank Huis、Amsterdam Cheese Museum)
Amsterdam
終於來到了荷蘭的首都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也是我們是次行程的最後一站。步出繁忙的火車站 Amsterdam Centraal,馬上推著行李到距離車站約五分鐘路程的酒店。
酒店有 pre check-in 服務,我們剛才在火車上已在網上辦好了手續,所以去到酒店已可以立刻取到房間鎖匙,省下了不少時間。
今晚入住的是六層樓高的小酒店,房間都相當細,只有前兩晚的一半,租金卻是我們今趟入住的三間酒店之中最貴的。此外,房間內沒有雪櫃亦要「扣分」,幸好冷氣非常涼爽 (在熱浪侵襲下的 Amsterdam 尤其重要),而媽咪亦發現洗手間用品和設備也是名牌子。
![]() |
▲Amsterdam 的小屋十分有特色
|
放下行李,馬上又出動趕去 Anne Frank Huis,幸好距離酒店不算遠,總算趕及在兩點前到達,想不到我們為了到這裡參觀,令原本悠閑的一天變得如此緊湊。
![]() |
▲陽光充沛的一天
|
![]() |
▲整個城市建在運河上
|
Anne Frank Huis 每天的門票是限量發售的,其中 80% 的門票於一個月前在網上預售,由於我錯過了網上訂票的時機,因此就要購買於今早九點於網上開售的餘下的 20% 門票。大約八時四十五分登入 Anne Frank Huis 官網,原來採取網上排隊的機制,越早登入的排得越前。
我登入時排第 452 名 (網站提醒如排在 200 位以後可以放棄),但網站每次自動 reload 後排名也會更新,而且每次還會上升幾十名 (可能中途有人退出),因此我滿心期待著每次 reload,看看可以上升多少名,十分刺激,最後,到九點正正式開賣時,我的排名竟然上升至第六位,當然亦順利買到了今天的門票,完成任務 (當中要用信用咭驗証碼,為了接收 SMS 又費了一番工夫)。
Anne Frank Huis
Anne Frank Huis 由於地方淺窄,容納不了大量遊客,因此不但要分時段,入場和參觀時也要排隊。
![]() |
▲到達 Anne Frank Huis
|
入場前向阿斐簡單講解小女孩 Anne Frank (安妮法蘭克,1929-1945) 的故事,想不到原來阿斐的小學課本也有教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生於德國 Frankfurt 的 Anne,為了逃離納粹控制下的德國,隨家人搬到了 Amsterdam。到了 1940 年,荷蘭亦為德國所佔領,而 Anne 一家亦被困於 Amsterdam。
Anne 一直希望成為一位出色的作家,在避難期間,利用爸爸送給她作為 13 歲生日禮物的記事本開始寫日記,將自己的生活瑣事與經歷紀錄下來。
在納粹德國管治下,猶太人的自由不斷受到打壓,大量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自 1942 年 7 月開始,為了逃避德國秘密警察的搜捕,Anne 一家和另外幾位猶太人更要藏身於爸爸 Otto Frank 工作大樓內其中一個書櫃後的「密室」內。
密室比我們想象中大,有三間房,每人也有自己的床,連阿斐都慨嘆這裡比不少香港人的居住空間更為闊落呢!然而,Anne 卻要終日擔驚受怕,因為一旦被發現,後果就是被送往集中營,所以日間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不能用水喉和沖廁,每次開懷大笑後,接著的一天就要在極度惶恐下度過,害怕會被發現和舉報。自由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 |
▲Anne Frank 天真的笑臉
|
Anne Frank Huis 內除了有 Anne 一家躲藏的房間,亦展出了一些珍貴的相片和影片,當中有 Anne 和爸爸 Otto、媽媽 Edith、姊姊 Margot 一家四口的合照,也有 Anne 在露台觀看朋友婚禮期間無意中被拍到的影片,亦是 Anne 唯一的一段影片。
1944 年 6 月,盟軍成功登陸諾曼第,正當以為看見了曙光之際,命運卻偏偏弄人,Anne 一家始終難逃厄運,於 8 月時被德國秘密警察逮捕,全家被送往集中營。
Anne 和姊姊 Margot 被送往位於波蘭的 Auschwitz (奧斯威辛集中營) 後,再於 11 月時轉送去德國北部的 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大約於 1945 年 3 月,Margot 與 Anne 分別於集中營中因病去世,距離英軍解放集中營的日子只有數星期 (1945 年 4 月 15 日)。
納粹德國投降後,匿藏在 Anne Frank Huis 密室中的所有成員,包括 Anne 一家四口在內,最後只有爸爸 Otto 倖存下來。Otto 回到 Amsterdam 後,發現 Anne 的日記被他的秘書 Miep Gies 保存了下來,在經過多番努力下,Otto 終於成功把 Anne 的日記整理及出版,之後更成為了世界上其中一本最暢銷的書籍~《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安妮日記)。
▲不同譯本的《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和相關著作
|
Anne 終於圓了成為一個出色作家的心願,可惜卻不是以自己想象的方式去達成,只能說句命運弄人。《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我們家中其實亦有一本英譯本,可是買了廿幾年都仍未有機會翻閱 (其實是害怕看完心情太沉重),也許藉著今次來到 Anne Frank Huis 的契機,回到香港後可以「的起心肝」看看吧!
Amsterdam Cheese Museum
離開 Anne Frank Huis 後,我們沿著運河走走,河邊有兩間分別以鬱金香和芝士為主題的博物館,小姐們當然對芝士較為感興趣。Amsterdam Cheese Museum 內有多款味道特別的芝士,包括了啤酒味、黑松露味、孜然味等。
![]() |
▲Amsterdam Cheese Museum
|
![]() |
▲店內有數十款不同口味的芝士
|
我們除了買芝士,也買了個芝士火鍋專用的小鍋,店員說其實隨意一款芝士都可以作芝士火鍋,先在煎 pan 把芝士融化少許,放入鍋後再加點白酒即可 (離開後才發現我們只顧看 shop,根本就忘記了去樓下的 museum 參觀)。
![]() |
▲Cheese!
|
![]() |
▲荷蘭芝士
|
運河與單車可說是 Amsterdam 的特色之一,運河上經常有大大小小船隻不斷穿梭往來,當中有遊覽船,也有小艇、橡皮艇、帆船等,當然還有其他地方鮮有機會見到的船屋。運河偶爾會有一些沒有頂的小船經過,而船上總是坐著幾位喝著啤酒、脫光上衣曬太陽的年青人,可真寫意。
![]() |
▲「露天」觀光船
|
![]() |
▲船屋
|
忽然,我們發現了一艘載著幾位貌似遊客的小船,奇就奇在他們不是在觀光,而是拿著魚網打撈運河上的垃圾,後來上網看看,才知道是一間機構 PlasticWhale 推出的「生態旅途」,遊客們打撈上來的塑膠廢物更會製造成辦工室傢俬,十分有意義。
![]() |
▲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
至於單車方面,雖然感覺不及 Rotterdam 的多,但每條小橋上總會泊了幾輛單車,成為取景拍照的好題材。
![]() |
▲小橋上都泊滿了單車
|
是日氣溫高達 39°C,我們近年少來歐洲,到現在才親身感受到歐洲熱浪的威力,下午二至六時是全日最熱的時間,陽光一點也沒有收斂的意思,加上風也沒有一滴,整個城市猶如一個大蒸籠,人也彷彿要融化掉。
![]() |
▲單車與運河
|
我們的水喝得七七八八,想買幾樽水,可是附近一帶只有士多,一瓶 1.5 公升的礦泉水竟索價 EUR 2.5,遊客區果然貴得誇張,唯有留待之後找到超級市場再算。
![]() |
▲電單車也相當有特色
|
路過一間售賣大麻產品的小店,想不到媽咪竟然十分有興趣,說要買些來試試。在荷蘭吸食少量軟性毒品 (包括大麻) 是合法的 (少於 5 克),因此不少遊客來到 Amsterdam 也想體驗一下。
![]() |
▲大麻產品專門店
|
荷蘭人吸食大麻,一般會在 coffee shop (荷蘭的 coffee shop 即是吸食大麻的地方,不是喝咖啡的地方!),另外亦有一些加入了極少量大麻成份的糖果和甜品。
![]() |
▲大麻珍寶珠
|
據媽咪所講,多年前在英國買過大麻 hand cream,很喜歡那味道,想不到食落口就完全不是那回事!「膽粗粗」想試一試的媽咪買了大麻甜筒和珍寶珠,吃了幾口雪糕,大麻的味道認真麻麻,所以立刻扔掉,而兩粒珍寶珠的下場就是被遺留在酒店的枱上!雖然法例其實沒有規定小朋友不可以吸食大麻,但小朋友根本不會喜歡其苦澀味,也沒有一試的理由,因此我和阿斐都沒有試吃。
《2019 炎夏之荷比盧鐵路遊》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