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中)~『The Netherlands』Amsterdam (de winkel van nijnte、Rijksmuseum、Van Gogh Museum)
我們由 Volendam 坐巴士回到 Amsterdam,在車站的超市補給了食水和生果後,就先回酒店小休。媽咪和阿斐放下戰利品,我亦放下了相機,然後輕裝上陣。
Miffy 專門店距離火車站比較遠,要坐路面電車前往。今日下午雖然不及昨日炎熱,但也有 33℃,電車沒有冷氣,只靠一些小窗透氣,十分悶熱 (當時真想不到幾小時之後我們竟會懷念悶熱的車廂!)。
![]() |
▲Amsterdam 的路面電車
|
由酒店前的 Nieuwezijds Kolk 起計,要坐十三個站,途中經過待會會到的 Rijksmuseum、Van Gogh Museum 等,正好可以先觀察一下在哪個站下車最為方便。
![]() |
▲焗爐般的車廂
|
電車逐漸遠離 Amsterdam 的市中心,當我們在 Scheldestraat 站下車後,已經完全逃離了繁囂的遊客區,來到了一個寧靜的小社區。
![]() |
▲Scheldestraat 站附近是一個美麗的小社區
|
de winkel van nijnte
Miffy 專門店的店名是 de winkel van nijnte (miffy 的荷蘭文就是 nijnte) ,阿斐老遠就見到了 miffy 招牌,反而媽咪「眼鈍」,找來找去也找不到 (前天也是由阿斐率先發現到 Nike Store),看來「買物の達人」要退位讓賢呢!
![]() |
▲miffy 專門店 de winkel van nijnte
|
de winkel van nijnte 店內的 miffy 精品琳琅滿目,曾經是 miffy 忠實 fans 的媽咪近年已經「收斂」不少,看見可愛的 miffy 毛公仔都不為所動,只買了些實用的枱布、水樽、磁貼等、十分忍手。
![]() |
▲超巨大的 miffy
|
![]() |
▲木屐鎖匙扣
|
探訪完 miffy,我們就去「扮文青」,來一趟藝術文化之旅。Amsterdam 有無數的博物館,但要數最有名的,就肯定是 Anne Frank Huis、Rijksmuseum 和 Van Gogh Museum。
Rijksmuseum
Anne Frank Huis 去過了,今次就去 Rijksmuseum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不過我們一向對歷史文化與趣不大 (媽咪就會強調只是我和阿斐興趣不大,還怪我沒有安排時間讓她參觀),只在外面打打咭,到此一遊。
![]() |
▲ Rijksmuseum
|
對我們吸引力更大的,反而是 Rijksmuseum 前面的大水池,趁媽咪去買 waffle,阿斐就急不及待地跑到水池邊,第一時間脫去鞋子,把臭腳浸在池水中 (幸好水池中沒有魚)。
![]() |
▲浸臭腳!
|
有些小孩子在水池中嬉水,另外亦有位婀娜多姿的男士在水池中騷首弄姿地要他的男伴為他拍照,當拍得不理想時還會「嘟嘴」,十分「可愛」!事實上,Amsterdam 到處都飄揚著 LGBT 的彩虹旗幟,就連 Rijksmuseum 外面也有,因此我們亦見怪不怪,只是覺得有趣。
![]() |
▲博物館前的水池
|
忽然,另一班人的出現,卻教我們瞠目。話說有一班為數三十人左右,全身均塗上了人體彩繪的人士「招搖過市」,女的只穿內褲,男的更是赤裸裸。這群人大多是嬸嬸伯伯,目測最年青的也有四、五十歲,雖然塗上了彩繪,但個個坦盪盪、「吊吊揈」的,讓我們都有點尷尬。
坐夠了,就準備參觀 Van Gogh Museum,可是早到了一些,要十五分鐘後再回來。媽咪看 shop,我就和阿斐去附近的斜坡躺躺。
斜坡鋪上了真草,軟綿綿的非常舒服,乘著涼風,真想睡上一覺。來到歐洲,實在應該放慢腳步,就像今天我們在水池邊坐坐、在草地上躺躺,享受在香港難以擁有的悠閑時光已感足夠。
![]() |
▲躺一躺,享受美妙的時光!
|
早在訂機票時,阿斐其實一直不想跟我們來歐洲,原因就是覺得歐洲來來去去都是觀光,十分無聊。可是我們卻覺得阿斐應該放眼世界,因為每一處地方都總有值得欣賞和學習的地方,去旅行可不只於吃喝玩樂和購物呢!
Van Gogh Museum
Van Gogh Museum 內分為「Van Gogh Dreams」和「Van Gogh Sunflowers」兩部份,入場前先要寄存行李,而館內除了指定地方外不准拍照。先去看看常駐展覽「Van Gogh Dreams」。
![]() |
▲Van Gogh Museum
|
Vincent Van Gogh (梵高) 1853 出生於荷蘭,他曾經當過藝術經銷商和牧師,直到 27 歲後才決意成為一位藝術家,展開了創作的生涯。Van Gogh 一生創作了超過 2000 幅油畫和素描,而 Van Gogh Museum 就收藏了當中的 200 幅油畫、500 幅素描和大量的書信。Van Gogh Museum 按照著梵高的生平去鋪排一系列的展覽,所以我們可以跟著梵高的足跡,去感受他不平凡的藝術家之路。
1883 年,梵高來到了荷蘭南部的 Nuenen,正式展開了他的創作生涯。這個時期的梵高愛以人物肖像和農民粗糙的手為題材作畫,油畫的色彩明顯較為陰暗,當中的代表作有著名的《The Potato Eaters》。
1886 年初,梵高去到了 Paris 與弟弟 Theo 一同居住在 Montmarte 區,他在這裡遇上了著名的畫家 Paul Gauguin (高更)、Emile Bernard 和 Paul Signac 等,也接觸到一些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作品,多姿多釆的生活和經歷,令梵高開始使用更為明亮、清新的色彩,筆觸亦更為大膽。
兩年後,梵高搬到了法國南部 Provence (普羅旺斯) 地區的 Arles (阿爾),這裡的田野風景帶給他無比的創作靈感,同時他亦邀請不同的畫家如 Petersen 和高更等到來同住和創作。
▲梵高的著名作品
|
阿爾的街道、麥田和鮮花都是梵高作畫的對像,聞名於世的《Sunflowers》、《The Yellow House》和《Bedroom in Arles》、《Café Terrace at Night》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Bedroom in Arles》所畫的其實是梵高位於《The Yellow House》內的房間)。可是,由於梵高和高更之間的關係惡化,令梵高的精神首次出現問題 (躁鬱症),亦導致梵高割下了自己的部份左耳 (之後的自畫像明明是失去了右耳,相信是因為對著鏡子畫呢!)。
![]() |
▲小姐也來畫《Sunflowers》
|
1889 年,梵高去到了同樣所位於普羅旺斯的 Saint-Rémy-de-Provence 並主動到精神病院 Saint-Paul-de-Mausole 接受治療,而這段期間亦是梵高作畫的顛峰時期,《The Starry Night》、《Almond Blossom》就是這個時期的著名作品。
說起來,我和媽咪似乎與梵高有點緣份,因為十多前我們就到過了梵高入住過的 Saint-Paul-de-Mausole 精神病院 (只是參觀!) ,亦到過了 Arles,去過梵高為《Café Terrace at Night》作畫的 café。
1890 年 5 月底,梵高遷居至 Paris 北部的 Auvers-sur-Oise,然而他的精神狀況未有明顯改善,最後更於 7 月 27 日吞槍自殺,結束了傳奇的一生。天才是否總要受命運作弄呢?如果可以選擇,寧願安份做個平凡人還是天才呢?帶著戚戚然的心情步出展覽廳,接著就去參觀下一部份「Van Gogh Sunflowers」。
「Van Gogh Sunflowers」是期間限定展覽,主角當然就是梵高其中一幅最著名的作品《Sunflowers》。起初的部份有點似 teamlab,介紹梵高創作《Sunflowers》的心路歷程,當我們終於有機會一睹《Sunflowers》的「風釆」時,阿斐忽然說「終於見到了真人」,難道是見到梵高的鬼魂?其實只是見到真跡,真給她嚇了一跳。
![]() |
▲走進梵高的一生
|
《Sunflowers》可說是無人不識的名畫,可是直到今日才知道《Sunflowers》原來共有多個不同的版本,分別由 Munich、London、Philadelphia 和 Amsterdam 等地的博物館收藏著。
![]() |
▲Van Gogh Museum 其中一處可以合照的地方
|
Van Gogh Museum 特地將不同版本的《Sunflowers》照片和影片放在一起,讓參觀者可以比較當中的異同之處,然而對於藝術天份和修養近乎零的我們來說,每幅《Sunflowers》都好像差不多,看得一頭霧水 (實情就是,隨便找人臨摹一幅,相信我們也必定分辨不出真偽)!
參觀完畢,「例牌」地行行 Museum shop,以《Sunflowers》和《Almond Blossom》pattern 設計的產品就最為吸引,可惜想買的《Almond Blossom》杯缺貨,空手而回。
▲miffy 又來「踩場」!
|
Van Gogh Museum 旁邊有超市 Albert Heijn 的分店,小姐們把握最後入貨機會,阿斐買大包裝 M&M (跟小包裝有什麼不同呢?),媽咪又買 Amstel 無酒精「radler 0.0%」radler,今次更一買就買了一打,難道無酒精的 radler 也會讓人上癮?
《2019 炎夏之荷比盧鐵路遊》
留言
發佈留言